俄國北韓強化雙邊關係 學者:顯示與中國有歧異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20日電)俄羅斯總統蒲亭訪問平壤並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簽署條約,強化雙邊戰略關係。學者認為,這次訪問的成果顯示中國與兩國間在部分議題上的歧異,同時未來也將加劇東北亞緊張局勢。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近日訪問平讓,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並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強調「締約方之一遭到侵略時,必須互相提供協助」,外界解讀為兩國擴大經濟及軍事合作,並鞏固對抗美國的聯合陣線。

國策研究院今天上午舉行「G7峰會、歐洲情勢與中俄朝軸心」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就相關議題發表看法。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指出,蒲亭結束北韓的訪問後,東北亞局勢勢必會變得更加緊繃,同時也會進一步將北約與台灣、日韓的關係緊密連結。

他提到,蒲亭訪問平壤後,兩國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其中強調要建立戰略協助,加強兩國的連結,這是在蘇聯解體後極為罕見的寫法;至於在貿易部分,強調俄羅斯與北韓要建立一個免於西方國家制裁的貿易體制,這則是「意有所指」。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指出,中國、俄國與北韓三國在朝鮮半島的安全議題上有不同看法,在俄烏戰爭的立場與作法上也有差異。

他比較跟今年5月中旬,蒲亭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聯合聲明,當時強調中俄關係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雖然聯合聲明點名美國並批評其霸權行徑,但在烏克蘭問題上,卻稱「俄方積極評價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客觀公正立場」、「歡迎中方願為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言下之意,「中國沒有全力支持俄國對烏克蘭的戰爭」。

另一方面,今年5月間,中日韓三國峰會發表聯合聲明,提及「朝鮮半島無核化」,令北韓跳腳,並直接發布聲明指責這三個國家對朝鮮主權「公然挑戰」和對內政「肆意干涉」。這也讓中國與北韓的關係再度產生裂痕。

他說,2019年習近平訪問平壤,金正恩強調「朝方將一如既往,與中方並肩前行,譜寫朝中友誼合作新篇章」,但至今雙方並未再次會面。「中、俄、北韓三國聯合對抗美是事實,但三國並不是聯盟關係,包含在朝鮮半島安全議題上有不同的立場,在俄烏戰爭議題上的作法也有差異」。

郭育仁進一步分析,蒲亭這次訪問北韓並簽署相關條約後,兩國之間的能源與軍事合作勢必會加強,同時,北韓在未來一段時間有很大的機率開始新一輪的飛彈試射。

他表示,下個月將登場的北約年度峰會,美日韓三邊可望再次舉行峰會,「就是為了要因應蒲亭訪問北韓之後,進一步緊繃的東北亞的局勢」。

至於中國的立場與態度,郭育仁認為,中國希望可以幫助俄羅斯,但若是協助俄羅斯,將同時得罪美國與歐洲,所以在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有明確結果前,中國不會明目張膽協助俄羅斯。(編輯:陳鎧妤)1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