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成商品?醫院間分享受限 網上銷售卻可以

美國法律限制醫院、醫師和醫療保險業者分享民眾的健康資訊,網路應用程式開發商卻可任意出售,新冠疫情爆發後心理治療改為線上進行,患者資料更容易在未經當事人同意甚至知情的情況下,被賣給廣告商等。

杜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13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民眾健康資訊的市場越來越大,研究員喬安‧金(Joanne Kim)測試了資訊仲介商有哪些「心理健康資料」可買,居然有11家公司回覆說有各種各類的資料可供選擇。

待售的資料包括哪種抗憂鬱症藥使用者最多、病患是否失眠或有注意力問題、甚至是否也罹患阿茲海默症或有膀胱控制的問題等;身體健康相關的資料,也一應俱全。

購買成組資料的買家還可得到額外資訊,例如某一郵遞區號內有多少人罹患憂鬱症,某些更連患者姓名、地址、收入等資料都有,包括「焦慮症患者」名單,「美國臨床憂鬱症消費者」名單,甚至整理成一份電子表格,讓買家可以瀏覽部分「範本」。

該研究計畫主持人雪曼(Justin Sherman)說,這簡直就是按客戶口味推銷的健康資料市場,「這是至為敏感的資料,大部人卻懵然不知待售量有多大,而且一兩百塊錢就隨便你買。」

健康保險轉移與責任法(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不准醫院、醫生和保險業者之間隨便分享美國公民的健康資訊,卻沒規範這些資訊最終如何處理,因此軟體程式商和其他業者愛怎麼分享或銷售,都不違法。

喬安‧金說,某些仲介商會讓用戶有申訴或選擇「不參加」的機會,但因多數賣方都不說明資料來源,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個資已上了某些資料檔,應用程式商或販售資料的網站是否讓用戶選擇「不分享」,不得而知。很多資料商在營業方針上已表明會和廣告業或第三方「夥伴」分享。

雪曼說,心理健康資訊尤其應該小心處理,因為一旦變成公開資訊或處理不當,可能造成悲慘下場。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誰的氣球」打斷布林肯訪中?中方官員也「嚇一跳」
鎖定這些住宅…觀光客闖空門行竊 南加愈來愈猖獗
白卡資金可用於買食物?這些州已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