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症是什麼?好發於年輕人、嚴重時離不開馬桶⋯克隆氏症有機會治好嗎?

克隆氏症你有聽過嗎?先前熱播韓劇《車貞淑醫生》提到克隆氏症,引發觀眾對克隆氏症的好奇和討論。究竟克隆氏症是什麼?克隆氏症症狀有哪些?克隆氏症有機會治好嗎?一起來了解。

克隆氏症初期症狀和一般急性腸胃炎類似,包含腹痛、腹瀉,很容易讓人搞混,倘若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務必提高警覺。(示意圖/Getty Images)
克隆氏症初期症狀和一般急性腸胃炎類似,包含腹痛、腹瀉,很容易讓人搞混,倘若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務必提高警覺。(示意圖/Getty Images)

克隆氏症是什麼?

台灣小腸醫學會說明,導致腸道慢性、反覆發炎的疾病,稱為發炎性腸道疾病,可再進一步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兩者影響消化道的範圍和深度不同。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炎位置,大多在大腸與直腸的淺層黏膜,且呈現連續性發炎。克隆氏症則是整個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之間,都可能出現炎症反應,最常發生於大、小腸交接處,影響部位通常較深,且發病部位不連續,具有「跳躍性病灶」的特徵,可能造成整層腸壁發炎,甚至擴散到腸道外的腹膜與淋巴。由於克隆氏症是美國醫師布瑞‧伯納‧克隆(Burrill Bernard Crohn)在1932年發現的疾病,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以表彰其貢獻。

值得關注的是,國外曾有統計點名,工業化程度愈高的國家,克隆氏症的盛行率愈高。台灣健保資料庫數據也指出,克隆氏症的盛行率,從2001年的每10萬人中約0.6人,增加至2015年的每10萬人中約3.9人,雖然增幅不高,但確實有節節攀升的趨勢。

克隆氏症原因為何?誰是高風險群?

目前克隆氏症的致病原因不明,不過醫界普遍認為,遺傳、腸道菌叢及環境因素的交

互作用,會增加罹患克隆氏症的風險。以下為克隆氏症常見的致病因子:

  • 年齡性別:在台灣,20~39歲的發生率最高,且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2.19倍。

  • 基因遺傳:國外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中一人患有克隆氏症,另一人發病機率為58%;異卵雙胞胎則為3.9%。但台灣目前克隆氏症患者有家族史的比率,遠低於國外。

  • 環境與壓力:包含工作壓力、同儕壓力、生活壓力,有睡眠障礙、感到抑鬱焦慮等,當各種壓力接踵而至,都會增加罹患克隆氏症的風險。

  • 飲食西化: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充斥著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或油炸食物,攝取蔬果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機會較少,可能增加克隆氏症的患病機率。

  • 吸菸:有研究表示,吸菸與克隆氏症的早期發作有關。

  • 腸道共生菌種改變:接受過多抗生素、荷爾蒙失調等,都可能引起腸道菌落失衡,進而誘發疾病產生。

  • 自體免疫失調:免疫系統失調,反覆攻擊自身的腸道而誘發發炎反應。

克隆氏症症狀有哪些?

依據發病部位及受影響範圍的差別,克隆氏症可能有不同的病徵。常見的初期臨床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血便最嚴重者幾乎整天離不開馬桶,長久下來患者容易營養不良,導致體重大幅下降貧血,偶爾也會伴隨發燒出現。

雖然患者不吃同樣會腹瀉,但吃了會拉得更厲害,造成許多人開始食慾不振,甚至出現厭食現象;當病程更加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腸壁變厚、腸道狹窄、腸穿孔、腸阻塞等嚴重的腸道後遺症,曾有患者多次腸穿孔,使得腸道糞水流至尿道、陰道,甚至從皮膚滲出體外,對生活品質產生嚴重的影響。

須留意的是,克隆氏症屬於全身都可能出現炎症反應的免疫疾病,若未及早控制,恐引發其他腸道外症狀,像是皮膚出現結節狀紅斑、口腔有鵝口瘡,還有可能併發關節炎、虹彩炎、原發硬化性膽道炎等疾病,影響之大,不可不謹慎看待。

提醒大家,雖然腹痛、腹瀉這些症狀很常見,但和一般急性腸胃炎相比,克隆氏症病程更長且不易好轉,要是上述症狀反覆發作,且持續數個月之久,建議立即到院檢查。

克隆氏症怎麼診斷?

臨床上,診斷克隆氏症的方式眾多,通常無法靠單一檢查結果就確診。普遍來說,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症狀,再透過胃鏡、大小腸鏡、膠囊內視鏡等,確認是否有典型的克隆氏症症狀;接著搭配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學檢驗,以及病理切片、細菌培養、血液檢查、糞便鈣衛蛋白檢查等多項檢查,才有辦法綜合各種線索,對克隆氏症下診斷。克隆氏症患者,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需要三至六個月,甚至更久以上的時間。

克隆氏症會好嗎?

克隆氏症是個不易痊癒的慢性疾病,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家昌解釋,每位克隆氏症患者的疾病表現不盡相同,有些人嚴重發作過一次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安然無恙、貌似痊癒了,但未來還是有可能再次發作;有些患者則持續有輕度發炎的狀況,身體一直不太舒服。多數克隆氏症患者沒辦法完全停藥,需要持續服用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病情;如果積極配合治療與服藥,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夠正常生活。

克隆氏症治療方式有哪些?

現階段,針對克隆氏症的治療方式,主要可分為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兩大類:

  • 藥物治療:症狀輕微者,使用抗炎藥物、免疫調節藥物即可治療;症狀嚴重者,則需生物製劑控制病情。

  • 外科手術:患者若是服藥後效果不佳,或已有膿瘍、腸穿孔、腸阻塞等併發症時,就需要考慮以外科手術切除部分腸道,加以治療。

克隆氏症飲食、日常生活該注意什麼?

克隆氏症患者常會感到身體不適,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建議戒菸、養成規律的作息與運動習慣之外,飲食上也有不少要留意的重點:

  • 攝取低渣食物,因腸道發炎會變得狹窄,若食物太難消化,會讓身體不適。例如肉類應選擇較嫩的肉,蔬果選擇纖維質較低的種類或打成汁食用。

  • 避免咖啡因、酒精、辣椒、胡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乳製品因為會造成部分患者脹氣,急性期也應多加注意。

  • 經醫師評估後,適度補充維生素B12、葉酸、Omega3脂肪酸、腸道益生菌。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