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提升為何要吃「水果類」?哪些水果可以增加免疫力?

免疫力下降吃什麼?水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台灣有「水果王國」的美名,良好的氣候與地理環境,讓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取得豐富的水果,更要把握機會享用這些極具營養價值的水果。為什麼免疫力下降要吃水果?水果又該怎麼吃才對呢?趕快來了解!

免疫力失調時,可以多吃水果增加抵抗力。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免疫力失調時,可以多吃水果增加抵抗力。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免疫力下降為何要吃「水果類」?

免疫力是人體對抗外來病毒的第一道防線,維持規律的作息、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之外,均衡攝取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對於增強抵抗力也有一定的助益。

水果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不僅是維持身體運作的必要成分,也和免疫系統的運作息息相關。另外,不同的水果也富有不同的植化素(如木瓜與柿子有類胡蘿蔔素、紅色西瓜及番茄則含有茄紅素),這些植化素具有抗氧化、預防癌症的功效。適量攝取水果,將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使人體抵禦外敵的效果加乘。

免疫力提升,水果類怎麼吃?

吃水果的種類

建議以升糖指數(GI值)作為參考依據。GI值高的水果(像是西瓜、荔枝、龍眼、哈密瓜、榴槤等),食用後易使血糖升高;GI值低的水果(例如番茄、芭樂、蘋果、奇異果、櫻桃、葡萄柚等),則水溶性纖維較多,除了能增加飽足感,亦可減緩胃排空的速度,幫助維持血糖平穩。而針對不同的對象,該怎麼挑到適合的水果,也是一門重要的學問。

  • 糖尿病患者:建議少吃高GI值的水果,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飆升。

  • 慢性腎臟病患者:鉀排出可能有問題,建議食用低鉀的水果(像是蘋果、梨子等)。要特別注意的是,應避免食用香蕉與楊桃,因為香蕉的鉀含量極高,楊桃則含有神經毒素,腎臟病患者無法將其排出體外,容易中毒。

  • 高膽固醇者:不適合吃榴蓮、酪梨、椰子等高油脂類的水果,建議多攝取蘋果、柳橙、梨子等具水溶性纖維質的水果,利於排出壞膽固醇。

  • 高血壓患者:鈉是引發高血壓的元凶,故高血壓患者需控制鈉的攝取,而高鉀食物有助於排鈉,因此多吃奇異果、香蕉、芭樂、龍眼、椰子是不錯的選擇。

吃水果的時間

在不同的時間點攝取水果,會帶來不同的效用。

  • 飯前吃:增加飽足感、減少正餐攝取量,且身體能充分吸收維生素C、植物鐵質,適合減重者。不過,飯前應避免攝取含有「單寧酸」的柿子與番茄,以及含有「果酸」的檸檬、柳丁、橘子等水果,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 飯後吃:幫助消化,促進食物分解、吸收,降低腸胃道負擔,建議選擇含消化酵素的木瓜、鳳梨、奇異果,但分量不宜過多,應控制在一個拳頭大。

  • 兩餐中間吃:可取代零食點心,一解嘴饞的感受,降低額外攝取熱量的機會。

  • 睡前吃:為避免胃食道逆流,建議睡前一至兩個小時吃較恰當。建議可選擇含有鎂的草莓,有助放鬆改善睡眠;含鉀離子的香蕉,則適合睡覺易抽筋者。

吃水果的分量

水果的食用分量需要經過評估。有些人短時間內吃下太多水果,可能攝取過量果糖,使得肝臟在消化代謝時合成較多的脂質,也會造成血液中三酸甘油脂上升。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每天至少要攝取兩份水果,一份大約是一個拳頭的大小,過猶不及。

吃水果的形式

有些人以為喝果汁和吃水果的意思一樣,其實不然。由於果汁大多已去除果皮並濾渣,不只大幅降低營養價值,未經咀嚼的攝取方式也無法分泌唾液中的消化酶。此外,果汁形態會大幅降低飽足感,攝取上容易過量;流質的液體容易快速抵達腸胃,也會刺激胃酸,因此仍建議攝取原態水果,才是攝取營養的最佳良方。

延伸閱讀》為什麼吃水果比喝果汁好?營養師公開果汁3缺點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