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南軍遺跡 強予拆毀引對立

舊日讀美國歷史,看到華盛頓領導的革命軍對戰敗投降的英軍的尊重和禮遇,使筆者對以饒恕和寬大為懷的猶基倫理(Judeo-Christian Ethics),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這也是後來為何英、美兩國還能有特殊的「母子關係」,同心合力維護世界和平與西方文明的根基。也許國父孫中山先生也受同一倫理洗禮,革命成功後,和清廷談判退位時,也給予清朝皇室相當的禮遇和寬容。

來美國後,因出差和旅遊,也看到好些地方還有紀念南北戰爭的遺蹟,不但有勝者北軍,敗方南軍的也不少。在許多內戰戰場的紀念館裡,其展覽和文件報導,對雙方都同等尊重;使我們聽慣了「共匪」和「蔣幫」的人,耳目一新。這也是為何筆者一向對美國非常景仰;蓋「敬人者,人恆敬之」也。

但曾幾何時,隨著平權和多元化,少數族裔大翻身。作為華裔一分子,我們當然歡迎。可是有些族群,偏偏還要「乘勝追擊」,大翻舊帳,似有報復之嫌。其中一項很明顯而可實行的,就是拆毀一切他們認為有關蓄奴的「禍首」南方邦聯(Confederacy)的標誌,包括紀念碑、人像、旗幟、圖案、標誌、建築物和公路的命名等。其過程有些要經州議會或郡議會通過,因此每次都引來一大批請願遊行群眾,加上某些有色媒體渲染,好不熱鬧!

按照物極必反的原理,這也招來一大批反對而要維持歷史原狀的群眾。從保守人士到極端白人至上主義者,甚至新納粹分子。比較溫和的說法是,販奴和內戰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雖然不挺光榮,但也不能否認,大家要面對事實,引為殷鑑,以免重蹈覆轍。

但今日的美國,已非同舊日可理喻的社會。動不動就「怒吼」,粗言相向;不但進而肢體衝突,甚至刀槍、炸藥、和汽車都可作武器。筆者不禁擔憂,全國各地還有1500多個南方邦聯紀念標誌,假如每拆一個都要來這一套,這還得了?那時伊斯蘭極恐分子可以放長假,而且金三胖也不用啥飛彈核武,就可坐視美國自行毀滅或解體了。

當然我們知道,當奴隸實在不好過,甚至淒慘。但我們也要想想,這是人類歷史和舊日社會演變的過程。筆者不知為何上帝造人,在不同地方,也許是氣候和地理因素,就有不同的建樹和遭遇。反過來說,假如沒有人把這些奴隸買出來,他們的後代可能今天還在水深火熱的荒蕪之地;那有什麼平權和自由可言?

筆者多年來看到或接觸一些美國歷史資料,包括非裔音樂文化中的歌詞,發覺雖然許多主人對奴隸很苛刻,但也不乏善待而且視之如家人、並賦予管家和育兒重任的;甚至到了相當時日,還其自由身。這些人的後代,我們不期望他們對舊日的主人「感激萬分」;但至少在今日一面倒的社會,也許應站出來為正確歷史講幾句公道話。

走筆至此,欣見華人後裔,雖然來淘金和築路的先祖,受盡欺凌;但我們並沒有採取「永恆報復」的態度,而忘記背後,勇往直前。也許把時間、精力和資源放在積極性的努力上,是我們成為「模範少數族裔」的主因,值得別人借鏡。當然我們還是要隨時不斷提高警覺,以防新而更詭譎的歧視出現。

最後,一個沒有歷史文化共識的國家,無論武力多強,經濟多富有,到頭來不一定能持久。今天我們常看到在台灣執政的綠營當局,蓄意在觀念上和實質上都盡其所能,否認或摧毀一切舊日的建樹,到頭來卻自食其果。反而大陸上有許多人士和機構,漸漸不能不承認易手前國民政府所做一切北伐統一、開始建設、領導抗日等成就。筆者企盼,那一天兩岸有歷史上完全的共識,就是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的大好契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