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座區域型農膜清洗循環場今啟用

記者古可絜/綜合報導

促進農業塑膠回收循環,農業部農糧署輔導設置區域型農業塑膠清洗循環場域,進行清洗作業,提供再利用機構作為塑膠顆粒原料。首座區域型農業塑膠資源清洗循環場,嘉義縣東石合作農場附設農業塑膠清洗循環場,今(14)日啟用落成,同時辦理實地操作觀摩暨講習會,邀集各地方政府、農民團體,以及再利用機構,邁向全循環願景。

農業塑膠是農民栽種作物不可或缺的資材,據估計臺灣每年廢棄農業塑膠數量約1.3萬公噸,為此農業部積極推動農業塑膠回收再利用;農糧署表示,回收的農膜透過清循環場的水洗、破碎、乾燥等程序所得產品,可提供再利用機構作為產製塑膠顆粒原料,預估東石合作農場附設農業塑膠清洗循環場每年可清洗2,000公噸以上農業塑膠,促使國內農業塑膠資源循環再利用。

農糧署強調,使用過的農膜常沾附砂石、異物,基於後續清潔及處理成本考量,導致再利用機構回收意願相對低落。因此,該署陸續舉辦農膜回收觀摩或講習會,積極向農友宣導農膜回收三原則「天氣好且土壤乾燥時回收」、「清除殘株、石子及抖落砂土等異物」、「捆好、摺疊整齊,並依材質分類」,呼籲農友務必配合做好田間農膜回收初步整理工作。

首座區域型農膜清洗循環場今日正式落成運轉。(農糧署提供)

農膜回收機。(農糧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