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黑面琵鷺近7千!台灣數量首次呈現下降 林業保育署曝解方

黑面琵鷺群聚。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郭東輝/攝)
黑面琵鷺群聚。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郭東輝/攝)

[Newtalk新聞] 黑面琵鷺近年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而根據「2024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全球數量共計6,988隻,相較去年增加355隻,突破紀錄。不過,檢視台灣的數量首次微幅下降,對此,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確切原因不明,但在自然棲地有限的情況下,將魚塭等生產型棲地提供做為黑面琵鷺等候鳥的安全覓食地應是一個解方。

當黑面琵鷺在每年1月至3月度冬時,東南亞觀鳥者會在多地觀測關注其過冬狀況並統計數量。今年全球普查共記錄6,988隻的黑面琵鷺,台灣仍為黑面琵鷺最大的度冬地,共記錄4,135隻(59.2%),其次依序為中國1,630隻(23.3%)、日本702隻(10.1%)、香港和深圳(后海灣)375隻(5.4%)、越南86(1.2%)、南韓39(0.6%)、澳門13(0.2%)、菲律賓7(0.1%)、泰國1隻。全球總數共增加355隻,各主要度冬區的數量都有成長,相較之下,台灣的總數維持在4千隻以上,但比去年略減93隻(2.2%)。

台灣度冬的黑面琵鷺超過九成集中於西南沿海地區,其中台南數量最多,有2,088隻,其它各縣市由多至少則依序為嘉義887隻、濁水溪口454隻(彰化雲林交界)、高雄423隻、屏東有121隻、雲林93隻、宜蘭44隻、金門10隻、新北6隻、澎湖5隻、彰化3隻及新竹1隻,共12個縣市有紀錄。與去年相比,北邊的濁水溪口增加94隻,南邊的屏東則增加105隻,顯示黑面琵鷺個體有從以往分布核心區往北邊(雲林)與南邊(屏東)擴散移動的現象。

不過,鑑於黑面琵鷺在台灣度冬族群,可能面臨棲地飽和的問題,為鼓勵漁民在收成之餘,也能提供水鳥友善的覓食環境,林業保育署在2021年就開始實施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將「陸上魚塭」納入給付項目。

雖政府與民間團體協力保育黑面琵鷺,但黑面琵鷺仍可能面臨環境壓力。2023年至2024年共累計救援86隻黑面琵鷺,其中25隻經救援後已野放,多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林業保育署表示,台灣地區數量微幅下降,確切原因尚不明,在自然棲地有限的情況下,將魚塭等生產型棲地提供做為黑面琵鷺等候鳥的安全覓食地應是一個解方,籲更多的漁民加入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維護候鳥在台灣度冬期間友善的覓食環境。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首次在台舉辦 吳堂安:推動濕地保育機制轉型
消防泡沫「全氟己烷磺酸」列管為毒化物!違者最高可罰500萬元

2024台灣同步普查分布圖。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2024台灣同步普查分布圖。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經救援後康復野放的黑面琵鷺。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經救援後康復野放的黑面琵鷺。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