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逾4500萬文章 AI實驗室:選後網軍帳號消失一半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今天(17日)舉行「台灣大選認知操作觀察討論會議」,對外說明本次大選期間的線上社群認知操作狀況。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表示,資訊操弄的發動方同時以中、英文操作台灣及美國輿論,在台灣的網路攻擊對象也不分藍、綠、白,看不出政黨偏好,可大膽假設並不是來自境內,建議民眾對誤導性資訊(misleading information)提高警覺,多方查證。

杜奕瑾表示,根據Infodemic資訊平台的資料,分析團隊從去年1月到現在,已分析大約4500多萬篇文章,觀察到70幾萬個網軍帳號,透過這些帳號的動態,得知輿論的戰場在哪裡。

綜觀選前一年來社群平台上的認知作戰情況,杜奕瑾坦言,去年1到4月,選情非常冷,協同群體操作較明顯的題目是「台灣總統訪問美國」;到了5月,或許是網軍終於有了經費,戰火才正式點燃,當時間越來越靠近選舉,戰場一個比一個大。5到6月主打的是「台灣國防預算」;7到8月主打「生化武器事件」;9到10月主打「缺蛋事件」;11月到12月主打「藍白合不合」;1月到選舉日主打的是「國家級警報事件」以及「日本地震」。

杜奕瑾提醒,比起深偽技術生成的照片和影音,生成式AI科技產生的文字誤導效果更大,而現在網軍操弄的資訊不一定是假訊息,他建議閱聽大眾對誤導性資訊(misleading information)提高警覺,多方查證。他說:『(原音)這個其實是誤導消息,讓你對某一件事情有很大的觀感的改變,甚至是生氣,當你覺得很生氣的時候,拜託去查源頭,這個消息的源頭,然後去看多方面的報告,一定要做這件事情。其實emotion(情緒上)你會覺得非常生氣的事情,很多都是故意把它寫成這樣,那現在要ChatGPT寫這樣的文章太容易了!』

杜奕瑾指出,選舉日之後,大約一半的不正常使用者帳號就消失了,選後協同群體操作最明顯的話題是「美國代表團來台」,「立院龍頭」次之,關於「選務做票」,協同操作聲量佔比並不大。

到底是「揭弊」還是「造謠」?要如何辨別?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李志德認為,通常揭弊者為了達成目的,一定會詳細敘明人、事、時、地、物,如果資訊相當不齊全,是謠言的可能性就相對較高。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國家級警報是執政者介選?台灣AI實驗室:假帳號帶風向危害民主
人工智慧實驗室示警:蔡總統FB逾1/3留言非真人
網路攻擊不分藍綠白 專家:中國企圖讓台人接受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