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榮總醫師逆時中:普篩雖漏掉偽陰性 卻可多抓到真陽性感染者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已逾76萬確診、3萬6833人死亡,包括美國、德國和南韓等皆採取擴大普篩以降低死亡率,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驗出來可能是偽陰性而不打算做,獲東海大學物理系教授施奇廷支持,但前榮總醫師蘇偉碩指出普篩「雖漏掉偽陰性感染者,卻可以多抓到真陽性感染者」,且以不同的防疫措施做成效模擬發現症狀檢疫(台灣目前採行)可將致死率降低78%,但擴大檢疫則可將致死率降低達89%!

蘇偉碩指出普篩「雖漏掉偽陰性感染者,卻可以多抓到真陽性感染者」,且以不同的防疫措施做成效模擬發現症狀檢疫(台灣目前採行)可將致死率降低78%,但擴大檢疫則可將致死率降低達89%!(圖片翻攝蘇偉碩FB)
蘇偉碩指出普篩「雖漏掉偽陰性感染者,卻可以多抓到真陽性感染者」,且以不同的防疫措施做成效模擬發現症狀檢疫(台灣目前採行)可將致死率降低78%,但擴大檢疫則可將致死率降低達89%!(圖片翻攝蘇偉碩FB)

蘇偉碩昨在臉書發文寫道「施教授的第1個基本假設是假設像韓國一樣驗個30萬人(3/17的《Science》報導韓國已驗了超過27萬人),這30萬人中有3000人已感染(以上述1%計算,實際上應更少),另29萬7000人是沒事的,第2個假設是假如我們手上的檢驗方法正確率高達99%,偽陽性率跟偽陰性率都只有1%,施教授推論上述2個假設都成立的話會出現2個問題,第1、首先1%的偽陰性率會造成3000個已感染的人中有30個漏網被放出去趴趴走變成防疫破口,我自己的看法和施教授恰恰相反,上述這個狀況的前提是有3000個感染者在社區中沒有被目前的篩檢查出來,可能因沒有症狀也可能是沒有任何高危險因素(旅遊史或接觸史),也可能臨床症狀不會讓醫師想到要篩檢,但在擴大的篩檢方案中,我們雖漏掉了30個偽陰性感染者,卻多抓到了2970個真陽性感染者,若沒有擴大篩檢,這30個偽陰性感染者和那2970個真陽性感染者,總共3000個感染者本來就在社區趴趴走,但若有擴大篩檢,本來有3000個在社區趴趴走的感染者有99%會被篩檢出來,這2970個真陽性感染者,其中80%約2376位輕症的可居家隔離或集體隔離,其中20%約594位重症的,就算沒有被篩檢出來,本來就會就醫住院,並不會增加醫療負擔,反而因這些重症感染者在就醫時馬上就被篩檢確診,還會降低院內感染風險,保護了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其他住院病人」。

蘇偉碩再指出施教授推論的第2個問題,「施教授擔心1%的偽陽性率會讓29萬7000個沒被感染的人中有2970人會被確診,然後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去等等,我國的負壓隔離病房以人口數來說,在世界各國中算是不少的,不過也只有1100床,大家看到結果了嗎?醫療超載發生了,而且是被沒病的人給擠爆的,天底下還有比這個更荒謬的事嗎?對這個『想定』的結論,我的看法和施教授不同,首先,施教授基本假設的30萬人檢驗不是1天內就可完成的,就算台灣現在1天檢驗1萬人好了,也要30天才能驗完30萬人,因此不會出現1天內2970位偽陽性病人擠爆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的醫療超載情形,再來,無症狀的檢驗陽性感染者是否一定要住在負壓隔離病房?這是疫情中心會依據疫情調整的,基本上,偽陽性病人依據施教授的假設,只占所有檢驗陽性病人的1%,為何多這1%的病人台灣的醫療就會超載崩潰?若是這樣,我們應立刻盤點可用的病床,因應雖不希望發生卻不能沒有準備的社區感染大爆發」。

蘇偉碩接著表示「我再依據施教授的基本假設為前題,計算台灣若擴大篩檢30萬人的話會有甚麼結果?1、假設台灣的社區中有1%的人感染,那麼台灣現有的感染者是23萬人;2、若擴大篩檢30萬人,我們有機會把這23萬人中的2970人找出來;3、但我們會錯放23萬人中的30人在社區趴趴走;4、而且有另外2970人會被誤會有感染,但他們其實沒有;5、最後若假設我們在30萬人的篩檢中找出2970個真陽性感染者,本來1個人每3天可傳染給2個人,因我們不擴大篩檢而讓這2970個感染者繼續在社區趴趴走,3天後他們會增加5940個感染者,6天後會增加1萬1880個感染者,9天後會增加2萬3760個感染者,12天後會增加4萬7520個感染者,15天也就是半個月後會增加9萬5040個感染者,1個月後約是300萬人」!

蘇偉碩最後引用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日前表示台灣目前執行的是症狀檢疫,1天檢測量為1500到2000人,而美國、南韓與德國則採擴大全面檢疫,美國在短短1周內篩檢80萬人迅速降低死亡率,以不同的防疫措施做成效模擬發現症狀檢疫可將致死率降低78%,但擴大檢疫則可將致死率降低達89%。

我嚴防新冠肺炎
接機公器私用 交部火速令觀光局拔官
陳時中鬆口 高風險區不排除採特別作法
紓困加碼 小黃、遊覽車司機可望補助3萬
2趟類包機接回367人 逾500人仍滯湖北
比SARS還慘 桃機旅客人數創新低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