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終於追上通膨腳步 3年首見實質薪資轉正

薪資終於追過物價漲幅!主計總處今(12)日公布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統計,今(2024)年1~4月經常性薪資為4萬6,105元,年增2.39%,若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今年1~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3,133元,年成長0.14%;實質總薪資6萬3,482元,年升1.35%,所有數據皆為近3年首度轉正。

在內需服務業熱絡,以及出口帶動下,薪資表現的成長幅度,讓經常性薪資和總薪資分別刷新2019年以來的紀錄,另一方面因通膨逐漸趨緩,今年國內累計1~4月CPI為2.24%,讓企業加薪終於追上通膨。

從主計總處公布的4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結果,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6,321元,月增0.54%、年升2.77%;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7,550元,合計總薪資平均為5萬3,871元,上揚3.67%。

至於1至4月的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6,105元,較去(2023)年同期提高2.39%,總薪資也增長3.62%,而1~4月的CPI為2.24%,剔除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14%,實質總薪資年揚1.35%。

主計總處表示,實質總薪資跟實質經常性薪資的年增率,是近3年首度由負轉正,而名目總薪資和經常性薪資分別創下2019年以來的最高和次高。薪資的成長與物價、工作天數及廠商發放的獲利有關,由於今年前5個月和5月CPI年增率皆為2.24%,顯示薪資成長將不會只出現一下子。

由於出口持續熱絡,主計總處觀察,4月的受僱人數和加班工時,製造業受僱人數月減3,000人,但加班工時為16.2小時,已連續2個月超過16小時,相較於疫情爆發期間加班工時約13、14小時,反映製造業成長動能穩定。

主計總處強調,製造業當受到AI浪潮席捲,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加班工時是24.4小時,睽違14年來再創新高,若以年增來看是3.2小時,呈現連續10個月走高,也證明在AI、半導體帶動下,需求十分熱絡。

同時,主計總處新增編列「各場所單位的平均薪資水準」,有68%的受僱員工的平均月薪不到5萬元;就行業別觀察,其他服務業的薪資級距未滿3萬元最多,而3萬至未滿4萬元的主要行業別有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其他服務業和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