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起床就暈倒,竟因心跳暫停!醫曝「房室傳導阻滯」好發50歲以上

半夜一起床尿尿就暈倒,竟是心臟罷工!一位60多歲高階主管,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病史,平時有規律運動習慣。最近在半夜起床上廁所時發生短暫昏厥,醒來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趕緊到榮新診所健診中心詳細檢查後,赫然發現竟是「心跳暫停最長8秒鐘」,確診為最嚴重的完全房室傳導阻滯,立即為其安排手術置放人工心臟節律器後,才逃離生命危險。




收治病人的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詢問其病史得知,患者數年前體檢時曾因頭暈、胸悶及心跳過緩問題,進行24小時心電圖檢查,發現有第2度心室傳導阻滯及偶發性心室早期收縮,平常白天偶爾也會覺得頭暈、胸悶及冒冷汗,但因為白天處於活動狀態,動一下就好,當時僅選擇持續追蹤。

此次再檢查,一般心電圖檢查亦無異常發現,但醫師考量過去病史,進一步為其安排連續3天的長天期心電圖檢查,結果發現是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3天內發生80幾次心搏暫停,清醒時最長暫停4.29秒,睡眠時最長暫停8.48秒。立即轉診心臟科,安排手術置放人工心臟節律器,目前為止沒有再發生相關症狀並穩定追蹤。



房室傳導阻滯恐「心跳暫停」

房室傳導阻滯有哪些症狀?潘俊伸說明,正常成人平均靜態心跳,每分鐘大約60~100下,但隨著活動量增高,心跳也會增加。當心臟刺激跳動或是傳導部分有問題,引起心跳變慢(每分鐘搏動小於60下)或不穩定,甚至有短暫時間不跳的現象,會發生容易喘、呼吸困難、暈眩、暈倒,還可能危及生命。

他提到,房室傳導阻滯是因為心房跟心室發生傳遞訊號的問題,神經傳遞不全,造成收縮不同步,影響心臟血流;依嚴重程度可分為3種,最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會建議裝人工心臟節律器,增加心跳速率,維持心臟功能。



完全房室傳導阻滯恐致命

房室傳導阻滯的嚴重程度分級如下:

  • 第1度:大多不會引發症狀,不用治療,是指心搏脈衝傳導阻滯要比正常心搏慢。

  • 第2度:會依據是否有症狀給予人工心臟節律器治療,是因有部分心房脈衝無法傳到心室,導致脈搏變得不規則。

  • 第3度:因脈衝無法傳導,心室單獨繼續搏動,與竇房結及心房跳動完全無關。

潘俊伸強調,第3度房室傳導阻滯又可稱為完全房室傳導阻滯,症狀較嚴重也較危險,像是頭痛、低血壓和昏厥,甚至併發心臟衰竭、阿斯症候群(Adam-Stokes)等,必須使用人工心臟節律器,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50歲以上是高風險族群

「房室傳導阻滯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潘俊伸指出,其原因以心肌炎症最常見,其他原因如:迷走神經受刺激而興奮、藥物、各種器質性心臟病、電解質不平衡、心臟的傳導系統纖維化病變及心臟外科手術時的傷害等。

此外,潘俊伸補充,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也常見於冠心病患者,特別是50歲以上的患者。而急性心肌梗塞時,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發生率為1.8%~8%,也需要特別警覺。

潘俊伸提醒,房室傳導阻滯雖可藉由問診及一般心電圖檢查發現,但有時患者平常症狀不明顯,且一般心電圖檢查也不一定有異常,必須藉由長天期的24小時心電圖檢查幫助診斷,才能發現異常。高風險族群除積極治療外,也要調整生活、飲食習慣,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不只心跳太快⋯心跳太慢嚴重恐致命!台大心臟權威教「這樣做」預防
手麻、心口痛⋯就是心臟病?神經醫揭4種「心痛原因」別自己嚇自己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半夜起床就暈倒,竟因心跳暫停!醫曝「房室傳導阻滯」好發50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