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關係最佳時代!」日媒專訪駐日代表李逸洋 談中國威脅、台積電

今年9月抵任履新的台灣駐日代表李逸洋,日前接受日媒《產經新聞》專訪,他強調台日關係「處於史上最佳的時代」,並主張共享價值觀的台日與美國等合作,擴大「民主保護傘」,為守護台海和平穩定與國際社會利益的最好方法。

李逸洋接替前任駐日代表謝長廷,於9月9日履新,李在當過記者後步入政壇,在民進黨的扁政府時期曾任民進黨秘書長、內政部長等職。前總統蔡英文時代則擔任考試院副院長,負責公務員人事等業務。

台灣還在戒嚴時的1984年,當時是「蓬萊島」雜誌總編輯的李逸洋與雜誌社社長的前總統陳水扁等人,因刊登批評中國國民黨政權人士的文章,嗣後遭判刑入獄。此一「蓬萊島事件」在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中深具重要意義。

李逸洋指出,「追求言論自由的結果卻是入獄,此乃戒嚴時期不當的政治打壓。」他表示,由於此一經驗,他對於與中國不同的自由及民主的想法更加強烈,並說「台灣經過先人的努力及犧牲,最後成功民主化。個人深信台灣所選擇的民主與自由的道路。」

今年起經由中南美洲意圖「亡命」美國的中國人急速增加,李逸洋指出,「為何冒著生命危險也要逃往美國?這就代表他們要追求中國沒有的自由及民主。」他並說,「中國有朝一日也應當要走上民主的道路。屆時台灣海峽的和平便會實現。」

中國扭曲2758號決議 李逸洋籲撐起民主保護傘

意圖統一台灣的中國每天都派遣軍艦等至台灣海峽,提升對台施壓,10月更實施圍台軍演。李逸洋表示,美國及加拿大軍艦在軍演後航經台灣海峽,主張「此一航行自由作戰,是國際社會發出的『台海並非中國內海』之訊息。」

而共和黨的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雖然川普的對中立場不明,但李逸洋說,「無論美中關係如何,美國對台政策不會有太大改變,未來也會保持密切關係。」他並說「台灣有決心,與美日等國撐起『民主保護傘』,守護台海和平穩定。」

台灣因中國的反對而無法被認可參與聯合國及其周邊組織,中國以承認該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之聯大2758號決議為由,主張「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並稱「台灣無權也沒有理由參加國際組織」。對此,李逸洋批評,「該決議文完全沒有提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中國錯誤詮釋該決議並擴大誤導;總統賴清德也說『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國無權代表台灣。」呼籲讓台灣參與聯合國及其周邊組織。

李逸洋表示,他也感謝日本支持台灣參與WHO等行動,並提及日本提供當時難以購入的新冠肺炎疫苗一事,「得到日本溫暖支援,台灣的人們至今也十分感謝。」

台日半導體企業合作 重點培育「知台派」、「知日派」

針對台日關係,李逸洋讚譽「現在是史上最佳的友好關係」,最新的民意調查中,台日雙方全體近8成民眾對對方抱持良好印象,兩國、區域間如此「相思相愛」,「在全世界也是相當罕見」。

台日政壇人士交流頻繁,經濟關係也相當穩固,今年2月,全球半導體代工生產大廠台積電的熊本工廠正式開幕,台灣半導體企業陸續進軍日本,與位處半導體製造上游、在素材及生產設備上富有強項的日本企業合作。

台積電生產全球約6成的半導體,若因中國軍事進攻等台海遭到封鎖,半導體供應將停滯,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衝擊。李逸洋訴求,「台日合作在分散供應鏈的意義上十分重要」。

但台日也存在課題,觀光客人數雖逐漸回到疫前水準,但台灣在日治時代接受教育的「日語世代」高齡化,支撐台日關係的人才顯著減少,培育「知台派」、「知日派」的專業人才對雙方而言實屬要務。

李逸洋強調,「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現在已經有展開一些計畫,包括雙方的年輕研究者共同研究計畫等」,有意持續努力增加對深化台日關係有貢獻的人才。雖然抵任已過2個月,但因公務繁忙,尚無時間旅行,他表示,「抵任前個人曾經來過日本約10次,對北海道的楓葉及夏天的薰衣草花田很有印象。之後有時間的話也希望能四處走走。」

石破茂續任日本首相 外交部、謝長廷送上祝賀

日本於11日召開特別國會舉行首相選舉,自民黨總裁石破茂獲推選成為第103任首相,隨後並組成「第二次石破內閣」。外交部指出,我國對此表達誠摯祝賀,並已指示駐日本代表處代表政府向石破首相及全體閣員致贈賀電。台日關係緊密友好,雙方共享自由、民主、法治及人權等普世價值,彼此互為重要友人及夥伴。

外交部也說,日本政府一向重視台海情勢,持續在各項重要國際場域呼籲國際社會關注台海和平穩定並協助台灣的國際參與,以具體行動展現對台灣的支持。台灣期盼台日間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能夠與石破首相領導的新內閣持續推動價值外交、經貿外交及同盟外交,進一步提升雙方實質夥伴關係,共同促進台海及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前駐日代表謝長廷也在臉書發文表示, 今天下午石破茂在臨時國會的「首相指名選舉」中,獲得221票,勝過野田佳彥的160票,連任首相,避免成為最短命總理大臣的命運。不過,得票數沒有超過半數的233票,在第二輪才以比較多數票勝出,成為少數執政的總理大臣,今後預算案、法律的通過,都必須一一和在野黨協議,效率會比較差,也比較辛苦。

謝長廷也說,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政策可能比較貼切民意,例如超過103萬元日幣以上必課稅的上限必然要改變提高,衝突也可望減少。在投票前,立憲民主黨的野田佳彥呼籲在野黨大團結,但沒有成功,維新會和國民民主黨都沒有投票給他,未來,在野黨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增加,各黨都想把握機會,壯大自己,彼此間競爭激烈,矛盾更大,未來的合縱連合,消長變化更加複雜。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