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何必招惹中共武統?

美國軍機逼近中國!專家:試探北京
圖片來源:民視

共軍東部戰區宣稱近日多軍種在「台灣海峽和南北兩端實戰化演練」,這是繼一九九六年文攻武嚇之後再次大動干戈,而且加入封鎖台灣海峽的演練項目,嚇阻外軍介入台海戰爭的意味濃厚。從其演練項目看來,共軍似認為先在台灣南北兩端取得制空、制海權,提高奪台行動勝算,為後續的三棲登陸奠定制勝基礎。另外為了因應美軍近一年來固定航行台灣海峽,共軍此次演練加入了在海峽當面軍演。

這次恫嚇性軍演針對「某大國」的用意甚明,一九九六年軍演緊接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這回緊接美國衛生部長艾薩訪台。有大陸軍事專家指出,今次演習,中共火箭軍首次將美軍雷根號作為靶標,意在嚴肅警告美國干涉及台獨勢力,同時應對十七日舉行的美軍環太平洋軍演。據報導,艾薩訪台期間,雷根號航母一直在沖繩及台灣北部周邊海域航行。《環球時報》指出,雷根號意在威懾中國大陸。由此可見,這次演習「軍鋒相對」意味甚濃。解放軍退役少將徐光裕明白指出演習的針對性:「如果美國執意向前,解放軍可能會採取更多對策,包含在台灣以東靠近關島之處進行實彈演習」。

艾薩這回訪台固然是美台斷交四十年來的一次突破,但也可能是台海走向戰爭的一次轉折,解放軍過去經常在東海開展各種規模的演習,但這一次東部戰區明言是要制止台獨,還點了「某大國」,可謂意在言內,顯示中共認定美台「勾結」已經構成美台關係升級進而邁出挾台抗中的危險步子,故舉起不容許這種切香腸式破壞台海現狀舉動的牌子。

這次軍演雖未把台海推向戰爭邊緣,但解放軍的喉舌警告,共軍可進一步施加軍事壓力手段很多,包括軍機繞島飛行過海峽中線、軍機直間飛越台灣島上空、彈道導彈試射飛越台灣島上空、在台灣東部海域開展軍事演習等等,足可讓台灣被「戰爭隨時可能爆發的危急氣氛完全籠罩」。北京透過這次軍演要傳達給台灣的訊息是:戰爭只差一個火星子就可能點燃台灣。

美中關係已惡化到建交以來的最低點,未來還會繼續下墜;美台關係則上升到斷交以來最高點,未來還會繼續攀升。北京嚴重關切台灣是否成為美國壓制中國的戰略棋子?而台灣是否因為有美國撐腰而加速滑向台獨?解放軍這次在東部戰區的演習無非是在向美台發出清晰警告,宣示決不坐視台美聯手挑釁和裂解一個中國原則。

中國在蔡英文連任後持續加大對台施壓力度,軍機繞台頻率不斷增加,還有飛機越過台海中線,並且用射控雷達鎖定台灣戰機的狀況。解放軍東部戰區陸軍官方微信公眾號甚至出現《丟掉幻想,準備打仗》的文章,武統台灣的態勢越擺越明,雖有軍方將領出來表達武統時機還不成熟,但其用意只是現階段軍事實力尚未趕上美國,所以不要操之過急,而不是否定武統的必要性與正當性。

北京明白,台灣內部的民意趨向以及權力生態的結構顯示,非強制性的和平統一已經難如登上火星,而美國在與中國戰略對抗加劇的情勢下,猛打台灣牌,更使兩岸和統空間蕩然無存。兩岸關係越是緊蹦,民進黨政府越是抱緊美國,而美國則越是把台灣這個棋子耍的吱吱作響,北京為此而更加不安與憤怒,更要出手遏制。於是乎,美台與中方的關係成為不斷攀升的惡意螺旋。武統自然成為北京既符現實需求又有可行機會的選擇。

台灣過去還擁有軍力的局部優勢,至少中國大陸相對於台灣的軍事優勢還不是那麼絕對,或是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還存有疑慮,而使各方對台海軍事衝突的擔憂聚焦於擦槍走火導致危機升級。另外在「安全兩難理論」(security dilemma)的政策之下,美方一方面避免讓台灣利用美國的對台承諾拉美國下水,迫使美國為台灣打一場不符美國利益的台海戰爭,所以一方面壓制台灣,不讓台灣認為美國會無條件支持台灣,另一方面則相信兩岸與美中都有必要建立雙邊軍事互信在,避免因意外導致危機快速升級。北京則對和平統一猶抱持希望。在這些客觀條件與主觀思維管控之下,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機率較低。

現在不一樣了。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與軍事力量快速崛起,與美國發生地緣政治的結構性衝突,搖撼了美國維持既定國際秩序的能力;在兩岸軍力失衡的情況下美國又積極介入,冀圖以維持印太戰略秩序的強大力度遏止中國地緣戰略的擴張,因而不僅踩了中國堅持主權完整不容侵犯的紅線,也對中國布下不容跨越的鏈條紅線。美國現已逐漸放棄戰略模糊,改採戰略清晰路線,並且迭以具體的行動警告中國不可冒進。美國軍艦先是加緊巡弋台海,後來進而成為常態;相對的,中方同步升高軍事行為,力圖在戰略博弈上取得先機,而以武力制止台獨甚至促進統一的聲浪與態勢也持續增強。

表面上看,台灣的外交與軍事處境好像鹹魚翻身,這是因為近年來中美邁向新冷戰,而使台灣這顆冷戰棋子被突然激活。但是,深究其實,新的處境卻使台灣更加捲入暗潮洶湧的危險境地中。在北京現在眼中,收拾台灣不僅是統獨的內部矛盾問題,更是國際鬥爭的敵我矛盾問題,台灣越是親美抗中,越激發其緊迫感,越加大其處置力度。明乎此,則台灣趨吉避凶實應跳脫慣性思維,而以全局性的眼光尋求安身避禍之道。

【作者 陳國祥/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現為<大師鏈>傳媒顧問】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無法脫下韓國瑜的權力魔戒,是國民黨最大的悲哀
藍色大夢始於高雄 終於高雄
疫情中,大家都不通勤了!微軟推一支4萬2的雙螢幕摺疊手機,賣給誰?
解讀此次高雄補選結果的意義
上海迪士尼兩場暴風級的公關危機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