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塚生產高品質醫藥品 深耕台灣走過半世紀

▲台灣<a class="link " href="https://tw.news.yahoo.com/tag/大塚製藥" data-i13n="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 data-ylk="slk:大塚製藥;sec:content-canvas;subsec:anchor_text;elm:context_link;itc:0">大塚製藥</a>部分員工定期前往日本研習,進修地點包括日本滋賀縣的大津皮膚護理研究所以及大塚的發源地-德島,與員工一起體驗企業永續責任的發展旅程。(圖/台灣大塚製藥提供)
▲台灣大塚製藥部分員工定期前往日本研習,進修地點包括日本滋賀縣的大津皮膚護理研究所以及大塚的發源地-德島,與員工一起體驗企業永續責任的發展旅程。(圖/台灣大塚製藥提供)

【民眾新聞-張嘉誠/綜合報導】

早期耗資數億元擴增輸液軟袋生產線  工廠核定成為GMP藥廠

台灣大塚製藥於1974年在台設立,日本大塚集團自來台創立初始,就有意在台深耕,來台開拓市場,經過多方評估後,選在桃園中壢工業區斥資蓋廠。今年迎接成立50周年。董事長許信義表示,自己在台灣大塚製藥服務已超過40年,初期以輸注液為主要核心業務,在地生產供貨,後期導入大塚集團自行研發的新藥,長期努力成功帶動台灣醫藥界對大塚製藥高品質輸液及藥品的認同,迄今年營業額已超過新台幣20億元。

▲台灣大塚製藥每半年在中壢製藥廠舉行全體會議,在勞雇關係上落實CSR經營,藉由會議、員工活動及獎勵,提升全體員工滿意度、穩定性與認同感。(圖/台灣大塚製藥提供)
▲台灣大塚製藥每半年在中壢製藥廠舉行全體會議,在勞雇關係上落實CSR經營,藉由會議、員工活動及獎勵,提升全體員工滿意度、穩定性與認同感。(圖/台灣大塚製藥提供)

台灣大塚輸液帶動台灣醫藥界對輸液容器採用高品質的PLABOTTLE之認同感

台灣大塚製藥早期與臺灣大學共同研發營養輸液,積極與產官學研合作發展,而中壢工廠於1984年榮獲衛生署核列為A級廠,1986年由行政院衛生署及經濟部推動優良藥品製造準則小組核定為GMP藥廠,更在2010年被行政院衛生署核定為PIC/S GMP藥廠,迄今持續被評核為PIC/S GMP優良工廠。

時至2018年,台灣大塚製藥決定在台加碼投資,耗資新台幣數億元在中壢廠區內,擴增點滴營養液軟袋生產線,同時也是因應環保減碳趨勢,在材質上與時俱進做改變調整。目前亞洲除了日本與台灣,在中國、泰國、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地,都有設廠佈局,希冀能更有效率為全球人類健康盡份心力。

近年企業體質調整  落實ESG永續發展

對此,總經理松尾政志表示,自己從2022年4月到台赴任,身為經營者,除了必須提高公司既有事業發展,更要能永續經營,因此對內進行「意識改革」就很重要。為了讓同仁們有意識進行改革,初期做了組織調整,藉此觀察行為變化,從中發掘有潛力的員工,加以選拔培育。對公司而言,以人為本、人才育成,栽培年輕人接班,是經營層十分重視的事,目前研修課程計劃已在進行,未來也將持續下去。

台灣大塚走過半世紀  期許成為台灣百年企業

松尾政志也認同,在台蓋工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過去從輸注液、藥品、醫藥保健品等事業體,經過每一任董事長、總經理的努力,讓台灣市場順利發展至今。對他而言,事業擴大可以招募更多人才進公司,當前首要必須先照顧好現有同仁及其家人的幸福,希望未來能網羅更多人才,促使生產力躍進。台灣大塚製藥走過半世紀後,從B2B擴大到B2C的轉變,期許下一個里程碑,成為台灣百年企業。

引進消費者產品  擴大服務範圍

松尾政志說到,大塚集團是以消費產品與醫藥品兩大核心主軸為企業發展,過去在台灣特別著重醫藥品市場開發,然而當新藥專利期滿後,在多方競爭下,藥價勢必急速下滑,為了協助公司能順利成長,引進消費者產品勢在必行。在台灣除了大家熟知金車大塚的寶礦力水得,台灣大塚製藥今年7月將引進以健康為訴求的男性健膚保養品牌作為初期主力推展,之後將陸續帶進其他消費商品,提供民眾更多優質選擇。

▲日本大塚集團自來台創立初始即有意深耕,於桃園中壢斥資蓋廠,佔地超過5千坪。(圖/台灣大塚製藥提供)
▲日本大塚集團自來台創立初始即有意深耕,於桃園中壢斥資蓋廠,佔地超過5千坪。(圖/台灣大塚製藥提供)

大塚專注生產高品質醫藥品,以卓越品質為核心

當然品牌建立並非一蹴可幾之事,除了商品本身優秀,提升大塚品牌形象,也是重要關鍵。在日本健粧品(Cosmedics),不同於一般化妝品,大塚製藥以製造醫藥品的態度,研發健粧品(Cosmedics),為的是幫助皮膚健康,只要產品好,消費者自然會口耳相傳,藉以慢慢累積出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