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庫》年輕世代壓力好大!台灣生育率亞洲第二低 專家呼籲:應提出正式的兒童照顧制度

台灣成為亞洲國家生育率第二低,因此人口與托育政策議題備受關注,由右至左依序是南華大學生死系助理教授張國偉、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力軒、民進黨性別平等事務部主任李晏榕。(攝影/葉佳華)

台灣智庫24日舉辦「挑戰2032-台灣國家願景系列論壇」,第一場次登場的專題報告「包容台灣」,討論主題包括社會投資策略、社會住宅與住宅補貼政策、人口與托育政策、年金政策等重要議題。

什麼是社會投資?主要是以生命歷程觀點為主要理論,並且「預防」重於「修補」,強調平衡工作與家庭責任,也重視經濟效益與社會公平的平衡。

(更多新聞/台灣智庫》未來10年5大願景賴清德將納入政見 林佳龍:2024台灣選新總統也選國家總路線)

台灣社會福利支出不平均,壓縮了資源投入年輕世代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崇揚指出,台灣民主化之後,受到政治競爭影響,大幅度擴張所得保障政策,特別是年金與失業保障政策,但同時卻壓縮了現代化帶來的高齡少子化,缺乏一種可以應對的社會政策體系,也就是說,社會政策資源面臨分配不均,造成包括女性勞動參與率、中高齡就業率低的問題。 

葉崇揚進一步表示,社會投資政策最重要是3件事情,包括創造人力資本,例如教育及職業訓練體系;運用人力資本,例如育嬰假、兒童照顧政策;維持人力資本,例如再訓練政策。

葉崇揚認為,台灣的社會福利支出不平均地花在高齡世代上,在目前人口高齡少子化的條件下,將會造成不公的問題,他認為應該將資源投入到工作世代,減少年輕人生活及生育成本,並且呼籲政府,應該更加注重社會政策在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竹北市長鄭朝方指出,竹北市很特別,跟其他縣市很不一樣,因為竹北市出生率、人口成長率、收入及納稅皆高,但也面臨人口成長帶來的問題,包括交通及教育問題,因此在社會福利制度上面,通常會被討論的是直接津貼發放。他坦言,竹北目前的社會福利政策仍處於金錢補助,因此未來也將朝向在教育領域帶入科技、文化以及專業,將社會投資的概念放在進去,另外,針對高齡者也透過里集會中心進行相關課程,並且形成一個產業,延緩長輩退休。

(更多新聞/台灣智庫》鄭麗君:發展「台灣模式」擴大社會投資 支持幼托、健保、勞動、住宅、社會安全保障)

與會者由右至左分別是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崇揚、竹北市長鄭朝方以及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攝影/葉佳華)

彭揚凱主張提供中間型住宅概念,給予年輕人居住安定感

針對社會住宅及住宅補貼政策,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則聚焦在都會區的青年世代居住問題,尤其現在40歲以下的年輕人面臨高房價買不起,但租屋市場又面臨地下化,導致租不好,加上社會住宅又遲遲等不到的窘境。

彭揚凱主張政府的住宅政策應該要有新思維,朝向社會投資的定位,而不同於過去的「補貼」或是「市場」邏輯,給予年輕人居住安定感,針對20~30歲世代確保他買不起但要租得好、30~40歲則提供另一種居住選擇—可負擔的中間住宅,提供他介於租屋到購屋之間的可負擔選擇。

中間型住宅是什麼?彭揚凱指出,國外談的概念有很多種類型,像是地上權概念,針對租客給予長期的租約;或是共享所有權、合作產權的住宅合作社等。他認為,從社會投資導向的住宅供給角度來看,土地是重中之重、政府扮演關鍵角色。

彭揚凱建議,針對過去地方政府對整體開發地區採取標售模式,將抵費地不再標售,而是改採與建商合建分屋的方式,取得社會住宅、共享產權住宅;或是結合產業園區與ESG概念,引導企業興建員工住宅。

另外,針對都市已發展地區,應該結合捷運建設「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策略,透過都市計畫給予專案放寬,但條件是交換開發商承諾開發後,將一定比例面積做為租賃住宅,且租金必須低於市價行情。

針對OURs都市改革組織所提出的構想,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執行長黃景茂指出,針對新興開發區的市地重劃抵費地引導市場提供可負擔住宅,「我覺得這個觀念很好」,確實目前社會住宅所需要的土地盤點越來越困難,若能透過區段徵收或是重劃區取得社宅用地,是一個好的方式,目前內政部也正在研議中。

至於研議多元可負擔中間型住宅,例如共享產權住宅、員工住宅等方式,黃景茂也說,目前內政部也在研議使用權住宅,未來將比社會住宅的租期更長,目前正在等待配套成熟後提出。另外,員工住宅的構想,內政部也已擴大盤點科學園區以及工業園區周邊土地,研議在周邊蓋勞工住宅或蓋社宅。

(更多新聞/台灣願景》居住正義如何落實?住宅三箭如何更有感?專家:先解決這三個問題)

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右)提出中間型住宅的概念。(攝影/葉佳華)

台灣排行亞洲最低生育率第二,缺乏正式的兒童照顧制度

針對人口與托育政策議題,南華大學生死系助理教授張國偉指出,2003年台灣已達超低生育率,截至2022年總生育率更達到0.87超低水準,成為亞洲國家最低生育率第二名,僅略高於韓國。

張國偉指出,從先進國家的經驗來看也嘗試提出促使生育率回升的辦法,包括健全養育兒的政策與制度、設立移民政策、提高兩性有偶率等作法,而台灣的情況,依舊是由母親留職停薪、或是辭去目前工作回家照顧幼兒,缺乏正式的兒童照顧制度,催生獎金的效果目前看起來似乎很有限,也導致台灣女性面臨恐懼結婚的情況。

張國偉認為,若社會上充滿一味指責年輕人貪圖玩樂、不負責任的氛圍,實際上無助於提升結婚與生育率;而是政府應該與主要組織合作、協商工作與家庭政策的全面改革,提供適度工作機會、增加就業穩定性,改善目前的困境,這絕不是單一銀彈就可以提高生育率,而是國家領導人應出面整合政府部會、企業、婦女團體擬定政策方向,才是全面性友善家庭政策推動的保障。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力軒則認為,社會投資概念應取代將催生壓力放在年輕人身上,更有利於說服社會對於生育政策的支持,並進一步連結到社會永續發展;但人口政策確實也面臨多樣化家庭結構的難題,像是家戶組成多樣化、就業多樣化、親密關係多樣化、世代間經驗的巨大落差。

鄭力軒提出建議,政府應該針對青年生育、就業大規模調查,更細緻了解年輕人的家戶與職業結構,另外,打破既有的僵硬制度,例如研究班、博士班學生是否也能提供校園托育服務?而不是「完全準備好」才生;除了催生之外,也應該提供更廣泛的生育支援,例如住宅政策、女性育兒職涯等規劃。

點出勞保年金改革5大問題,孫友聯:缺乏選擇的政治勇氣!

針對年金政策,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則關注勞保年金的財務與改革,他指出,對於勞保基金而言,撥補永遠只是杯水車薪。

孫友聯指出,從2017年至2021年勞保保費收入已經連續5年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而且財務缺口只會越來越大,成為2024年總統候選人不能再迴避的問題,但其實問題大家都很清楚,包括第一,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勞保財務持續惡化,況且給付高峰期仍未到,第二,朝野逃避責任,讓勞保一再錯失改革契機;第三,社會不理性及不切實際的期待,例如投資報酬率和政府預算挹注能力,導致改革延緩;第四,準備老年經濟安全的制度費率上限沒有定論,第五,各改革方案的永續過渡成本都相當龐大,導致難以做成政治決策。

孫友聯認為解鈴還須繫鈴人,儘管政府不斷倡議勞保改革,但政治上仍欠缺改革勇氣,因此強烈呼籲效法韓國做法,依照立法院組織法成立「特種委員會」,專責處理勞保年金改革,促使改革能夠有效往前邁進。最後他強調,「勞保年金改革不缺方案,缺的是選擇的政治勇氣!」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26歲哈佛高材生成日本最年輕市長 高島崚輔利用社群當選蘆屋市長
碳權交易所8月成立》2024開始碳交易 金融機構二階有機會入股
民進黨罕見不罵「檳榔柯」!2024柯文哲會比較接近賴清德還是侯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