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高血脂

心血管死亡是台灣國內第二位死因,每四人就有一人具有高血脂,換言之約有五百萬人有高血脂問題,高血脂會增加三倍以上的心臟疾病風險,約半數患者尚未診斷各年齡層都會有風險,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務部主任、心臟內科醫師黃群耀表示,高血脂民眾診斷率有待加強和容易放棄治療。高血脂的治療,生活型態的調整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達最佳血脂控制。

膽固醇是營養所需,但在血中濃度過高時,就像血管卡住髒東西一樣,膽固醇會逐漸氧化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開始產生,久了斑塊會逐漸成熟、就會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形成血管窄縮,要阻塞七○%才會有症狀,最後會造成急性冠心症、心肌梗塞、腦中風、周邊血管疾病、心血管死亡等。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持續響應國家慢性病防治,致力於改善「三高二害」,三高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二害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腰圍過寬。根據一一二年十大死因,高達五種疾病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臟疾病等。

男性心肌梗塞的高峰為四至五○歲以及六○歲,女性在停經之後;然而,近來不乏有四十歲女性發生心肌梗塞,所以,不能因為有賀爾蒙保護,而輕忽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

在台灣因動脈粥樣硬化所引發之心血管疾病(ASCVD),是國人主要的死因之一。

而血脂異常是最重要的風險因子之一(約占四十九‧二%),醫師表示,動脈粥狀硬化負擔大部分決定於病人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以及暴露時間,早一些並且持續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下降,是降低全身動脈硬化斑塊的關鍵決定因子。每下降1mmol/L(39mg/dL)LDL-C會造成二十二%主要心血管事件下降。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較低」、「越快」、「持續與長久」的膽固醇治療策略會有效下降對心血管的危害。即使各國的治療指引以及健保的給付已經明確,但是不幸的是大多數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仍然沒有辦法達到血脂治療的標準,而預防未來的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