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 賴皮寮怎麼善後?

[FTNN新聞網]文/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賴清德的萬里老宅「旺」起來了,被Kuso為賴皮寮,成了熱搜排行榜第一名,以前民調高,不拆,現在民調打平,不拆會繼續燒,但拆更難看,成了示弱,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成了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

現在民調打平,不拆會繼續燒,賴清德的萬里老宅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成了「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示意圖/賴清德臉書)
現在民調打平,不拆會繼續燒,賴清德的萬里老宅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成了「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示意圖/賴清德臉書)

參選就要受檢驗,候選人「房事」受檢驗比比皆是,從來不缺,光是今年立委候選人就有好幾起,但以往大咖的有這幾樁: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謝長廷擔任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的競選總幹事,以「每日一問」挑戰新黨趙少康,其中一項是攻擊趙在環保署長任內買了山坡保護地,最後逼得趙少康把竹林地捐出去。

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副手蘇嘉全,被爆在屏東縣長治鄉有豪華農舍,違法使用,這個「阿嘉的厝」被修理三個多星期,就在「合法」、「農民身分」、「農地農用」、「社會觀感」這些議題打轉,民進黨毫無招架之力,應對失據,還有所謂「大老」自亂腳步,連假離婚、換副手這類餿主意都有人提,要幫忙解套,折騰到最後還是捐地捐厝了事。

2016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的副手王如玄,被爆買賣過12戶眷村改建住宅(又稱軍宅),在1995年至2005年間投資7戶,獲利1380萬台幣,有道德爭議,最後捐出1380萬元平息爭議。

分析這3個案例,趙少康捐地、阿嘉捐厝、王如玄捐錢,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輸的一方,只有可能會輸的一方才會割地賠款示弱。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新黨從國民黨分裂出來,分裂就沒有贏的可能,何況趙少康是庶出;2012年總統大選,當年是小英碰上連任的馬英九,也沒有贏的可能;2016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歷經換柱風波,元氣大傷,黨內互打,本就不敵氣勢如虹的民進黨。所以啦,3個多月前對手攻擊賴清德萬里老宅違建時,當時藍白分合紛紛擾擾,民調民進黨遙遙領先,所以萬里老宅違建議題,賴清德理都不理。

選舉議題的攻防屬衝突管理,議題的衝突管理可以有幾種方式—

不理議題:當議題沒有回響,社會回應冷淡,或提出者社會評價不高時,可以不理議題,率爾回應只是拉抬對手而已,賴清德3個月前的冷處理,就是這種策略。

緩和議題:為表現解決問題的誠意,從對方所提問題中,挑出較易解決的某些項目予以優先處理,如成立委員會來「研究」解決。

模糊議題:若對方所提要求,礙於結構性限制而無法解決時(如財源或行政體系限制),可以使用模糊議題策略,如工業區重大災變,災區民眾提出龐大賠償或要求遷廠,超出市府處理權限時,市府可以表示同情與理解,一方面向中央相關部會反應,另方面可以發起「關懷災民」活動,轉移議題焦點。

萬里老宅事件某主持人在節目中哽咽,就是這種模糊議題策略,他表示「賴清德要看他爸爸,要懷念他父親,就得看牆上的照片,請問留下一個老家這樣子,打壓成這樣有人性嗎?」,但把自己塑造為特權,是很糟糕的回應方式,每家被拆的違建,或台南鐵路地下化被拆的合法宅,哪家不是長輩蓋的,哪家沒有記憶,哪家沒有故事? 這種回應是神化政治人物的提油救火,不聰明。

轉移議題:就是避開此議題,以另一議題對打,如名嘴挖出柯文哲和其他醫師在新竹買的農地,沒有農地農用,卻租給他人停放遊覽車,就是另闢戰場的轉移議題策略;表面上看來不錯,但如果阿北回應靈敏,挪開遊覽車、剷除水泥地恢復農用,並申請繳稅,賴清德反而會灰頭土臉而重傷,即使被迫跟進也無濟於事。

選戰中候選人個人或議題被大量Kuso時,是年輕選票流失的跡象,而且會有擴散效應,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連勝文廣告或活動一出來,馬上被出征,和老外談社子島的座談會,吃的便當被起底是西華飯店的高檔貨,稱社子島island也不對,因為社子島不是島;當年挺柯文哲、討厭國民黨的氛圍,擴散全國,也讓民進黨大勝。

以史為鑑,務必謹慎,賴清德的萬里老宅,後續處理還真的棘手,拆,是今是昨非,自已講的、名嘴挺的都不對;不拆,就被Kuso一路黑到明年的113日,真的吃這個也癢、吃那個更癢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誰踩了黨政軍條款紅線?
分析/地下賭盤讓票數紛亂 817萬的蔡英文障礙釀藍營支持者PTSD?
總統電視辯論能擦出甚麼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