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怎麼玩都贏的柯文哲為何讓步藍白合?

幾年前熱門神劇《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倒數第二集前一天,全球觀眾凝神等待龍女是否靠自己的神力轟炸君臨城,生靈塗炭與否,全在她的一念之間;台灣版的「權力遊戲」「藍白合」也許沒有那麼慘烈,但卻真實而影響深遠,而藍白合最後成局,果然也繫於柯文哲一念之間,他最終妥協的考量為何?

在前總統馬英九出面主導下,藍白合終局談判意外成局,柯文哲的支持者卻難掩失落之情,本來已宣稱「義無反顧拼一次」的柯文哲,最後為何願意入局、甚至可能放棄早已拿到手的總統參選門票(依照「誤差範圍內就算侯柯配」的規則,侯柯配幾成定局),馬英九是這場藍白合的關鍵人物,柯文哲無疑是另一位!

柯文哲怎麼選都贏 合作反而有成本

就遊戲規則而言,侯柯雙方其實都各有讓步,例如,國民黨最後也放棄了將政黨支持度納入民調,同樣的,柯文哲從一開始比民調不當副手、到最後同意當副手而且誤差範圍內就同意「侯柯配」,更是數度退讓。

然而,所謂柯文哲讓步的真正意義,不是遊戲現則的退讓,而是這場總統大選賽局本質上的讓步,就如柯文哲8月受訪時曾以賽局理論分析這場大選輸贏,民眾黨最差也有8席不分區立委(比現在5席多),郭台銘有錢可以任性,但即使最後損失50億也不會有影響,倒是國民黨如果輸結果會最慘,可能整個黨就掛了。換句話說,柯文哲此次參選總統是全贏的賽局,只是小贏還是大贏而已,柯文哲一度民調站上三成,當時確實有自己獨立靠棄保當選總統的想法,即使後來民調回跌,但柯文哲仍是進可攻退可守、坐穩第三黨空間;相對的,國民黨則是面臨大贏或大輸的選擇,加上柯文哲若贏就有機會贏者全拿,不合作而輸的話就是全盤皆輸,柯文哲的民眾黨和國民黨面臨不同的賽局利益考量,國民黨很需要柯文哲,但柯文哲可以不要國民黨,也因此,國民黨雖然自許大業大,但談判上是佔下風的。

就賽局的角度看,柯文哲只要參選總統不管贏不贏都是贏家,但是如果他消失在總統選票上、尤其是成為侯友宜的副手,卻是有損失的,柯文哲此次參選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壯大民眾黨,但民眾黨卻可能因為和國民黨合作而受到質疑,連政黨票都受到影響,小黨因為和大黨合作而泡沫化的例子,國內外看太多了,民眾黨會不會因為合作而失去自主空間、進而損傷年輕選民的支持,確實有其高風險的。

換句話說,只要參選就贏,合作反而有成本,柯文哲最後為何會選擇合作?總歸來說,政治利益不只是數字成長,同樣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賽局利害算計是不同的,例如,無論誰當選總統,民眾黨只要席次成長、柯文哲都算是贏家,然而,只要民進黨國會過半,民眾黨就會如同目前的國會現況,再度成為「不關鍵」少數,只能狗吠火車、無法監督政府,更別說要影響國家大政,這樣的贏其實和輸相去不遠;尤其是,藍白不合甚至互打,其實已有collateral damage(連帶損害),一來,國民黨之前已揚言藍白各自選就堅壁清野、不讓柯文哲為為藍營小雞站台,更甚者若藍白惡言相向,必然波及藍營小雞支持度,在這場藍白合馬拉松賽中最奇特的是,國民黨絲毫不顧念自己的小雞,挾著小雞生死要脅柯文哲要「同歸於盡」,反而是柯文哲這個「外人」擔心藍營立委選得不夠好,再度讓民進黨國會過半,到此已不是有沒有顧大局的眼光及智慧,而是連利害都不懂得要如何計算了!

無法政黨輪替的制度性僵局 靠柯文哲解套了

當然,在這場總統大選中最大的集體利益正是是政黨輪替,持平而言,並非每一個民主國家的每一場大選都一定要換黨執政,例如,繼台灣之後美國也將要進行大選,拜登政府當然問題不少,但是,其政府執行的主要政策並未違反民意走向,其次,拜登政府受到國會嚴格的監督(不論是過半數的參院或是共和黨多數的眾院)及最高法院的牽制,美國是否政黨輪替,不會影響民主化程度;相反的,民進黨政府的兩岸路線、尤其是能源政策未必符合多數民意,兩者都攸關台灣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政府挾其國會多數逐步吞噬台灣的獨立機關,制衡機制全無,最近一個例子是拿到身分證的陸配參選是否要放棄中國藉,竟不是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或大法官解釋,而是由陸委會這樣的行政機關來進行法律解釋,再如,三立電視違規持有國內第2大有線電視集團中嘉股權達27%,主責的NCC先是視而不見,面臨立委質詢,才又不痛不癢的一句「限期改進」,令人質疑不敢對親綠媒體裁罰,法律適用完全顏色、政黨而定。

即使是民主倒退的國家,都可以經由政黨輪替來維護民主機制,正如上個月政黨輪替的波蘭,台灣和波蘭一樣都法治淪喪之虞,但是波蘭可以政黨輪替,台灣卻遇到僵局,最大的差別在於,波蘭是內閣制國家,在野黨可以透過聯合內閣談判政黨合作,這一次波蘭在野聯盟共有9個黨組成,光譜從左到右都有,但為了換掉濫權的執政黨,在野黨還是組成聯盟;相反的,台灣是贏者全拿的類總統制,制度上不鼓勵政黨合作,但多人參選的結果最後卻可能選出少數總統,整個國家體制都可能因此陷入正當性危機。

「類總統制國家進行類內閣制的實驗」

這一次的藍白合正是在類總統制國家進行類內閣制的實驗,藍白兩黨除了15日簽下「六點協商共識」外,10月30日兩黨第一次協商時也就兩岸及憲政等議題達成4點共識,這些公開透明的政黨協商讓憲法專家蘇永欽高度肯定,然而真要落實這些共識,關鍵仍在政黨輪替,其中的樞紐就是柯文哲,他一個人的讓步可能解決制度性僵局,更重要的是,除了政黨輪替外,也才有機會不讓中華民國陷入少數統治的危機。

馬英九上周提出全民調決定藍白合,確實是一個高明的棋局,對侯友宜陣營的壓力頗大,因為只要他不接受,接下來柯文哲就會自動接收正藍大軍,現在一個小小的調整,國民黨不但穩住立委選情,也可能拿下總統大位,藍營還有人批評馬英九「背刺」侯友宜,相當短視!其實,國民黨的主事者如果有一點雄才大略,可以趁著和柯文哲這樣的「外來者」合作,趁機調整自己的體質,改變僵化的形象,這當然是高標,即使達不到,至少也要維持這次政黨協商的精神:政黨輪替不是為了贏而已,而是為制度改革做準備。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