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軍專欄】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重稅,歐中貿易戰山雨欲來?

歐盟終於對棘手的中國進口電動車傾銷問題進行反擊,宣布加徵最高約38%的反補貼關稅,歐盟追隨美國「亡羊補牢」是大勢所趨,隨之而起的歐中貿易戰恐愈演愈烈。

歐盟6月12日宣布預計自7月4日起加徵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暫時性反補貼關稅(Countervailing Duties)。在受到調查的中國三大汽車集團,比亞迪被加徵17.4%、吉利汽車集團20%,上汽集團將被加徵最高額38.1%關稅,主因上汽對調查的配合度較差。

由於歐盟對各國進口車一般關稅稅率為10%,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關稅,將使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成本增加達27.4至48.1%。

中共不公平補貼「從礦坑到歐盟港口」

去年10月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針對中國輸入歐盟的電池電動車(BEV)展開反補貼(anti-subsidy)調查,並依規定於13個月之內調查完畢,調查9個月後可對中國進口電動車施加暫時反補貼關稅。

歐盟執委會調查後強調,中國政府要求鋰加工商和電池製造商以低於市場價格向電動車公司出售產品,電動車公司則免徵電池消費稅;中國政府不公平補貼涵蓋了從鋰的提煉、鋰電池原料、鋰電池和電池組的生產,到電動車生產、運輸直至歐盟港口的「整條供應鏈」,規模之大等於是「從礦坑到歐盟港口」。

特殊的是,這項調查並非歐盟車業界提出,而是由歐盟執委會主動發動。歐盟執委會表示已掌握足夠證據顯示中國大量輸入歐盟經中國政府補貼的低價電動車,嚴重威脅歐盟車業,歐盟車業界有義務協助調查。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6月13日報導,歐盟數十名辦案人員在中國歷經250個工作天,訪問百餘家公司,收集多達數千頁證據,這些證據加劇了原已緊張的歐中關係,並可能引爆歐中貿易戰。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並指出,早在去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年度國情咨文報告表示,「全球市場充斥着廉價的中國電動車,鉅額中國政府補貼使車價被人為壓低,嚴重扭曲我們的市場。」「大量中國電動車將湧入歐洲,可能摧毀歐洲大陸的汽車業,就像十年前歐洲的太陽能行業幾乎被徹底摧毀一樣。」——馮德萊恩突襲式的事實揭露與重磅發言,連中國當局也意外吃驚。

調查工作在馮德萊恩發言後於去年10月啟動,但由中國21家向歐洲出口電動車的調查樣本企業減到3家,分別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商比亞迪;大力收購富豪汽車(Volvo)等歐洲品牌的吉利集團;以及收購英國名牌汽車MG的上汽集團。

然而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稅政策也凸顯了相關國家之矛盾,這也是中共長期刻意分化歐盟之手段,例如法國傾向課徵較高關稅,德國則因攸關國家經濟的龐大車業難以割捨中國市場,深恐中國政府報復反制,希望壓低加徵關稅額度。

歐中貿易戰山雨欲來

同樣針對中國的不公平補貼等不當貿易行為,美國拜登政府依據貿易法(U.S. Trade Act)第301條款,率先於5月底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車關稅提高到100%,預計將於8月1日生效。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6月4日報導,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表示,拜登政府計畫將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提高四倍至100%(以上),這對美國車業的健康發展相當重要。

格蘭霍姆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我們在美國需要這個行業。如果我們不這麽做,就會把整個領域拱手讓給中國,就像我們的太陽能電池一樣。」「中國在產業政策方面非常激進,然而我們之前什麼都沒做,現在我們對此做些措施,投資數千億美元於清潔能源稅收補貼以發展美國的電動車、太陽能等新興產業。」格蘭霍姆並稱中國在相關領域經由國家推動的產能過剩,威脅美國公司的生存。

5月中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多名分析師報導指出,美國自中國進口電動車市佔比很少,電動車真正的貿易戰場可能會在歐洲。另據花旗銀行指出,去年中國出口歐盟電動車市佔比重達36%,相較之下,中國出口美國的電動車市佔比重只有1.1%。然而CNN指出,白宮的嚴厲加稅措施已給歐盟帶來保護歐洲汽車製造商的壓力。

例如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表示,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會讓大量貿易轉向歐洲國家,可能迫使歐盟迅速行動,若不實施關稅措施,就得接受大量中國電動車湧入歐盟市場。

處心積慮分化美歐陣營的中共,面對歐盟迅速跟進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重稅的態勢,當然不開心,針對歐盟的貿易報復措施已經箭在弦上,歐中貿易戰山雨欲來,爆發之規模值得持續關注。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