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男常酗酒 小小胰管塞1公分大結石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中醫大附醫內科部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

四十多歲的張先生,每天喝酒應酬長達二十幾年,一次聚餐又是牛飲喝酒,發生上腹劇烈疼痛到甚至無法坐或立,並且感覺噁心,吃了東西也全部嘔吐。張先生隨即被送到附近醫院,經醫師診斷為「酒精性胰臟炎合併胰管結石」。電腦斷層攝影顯示「胰臟胰管」內出現一顆約1公分的結石,導致胰管嚴重阻塞進而發生「胰臟炎」。張先生最後被轉診至中醫大附醫內視鏡暨超音波診斷治療中心,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碎石」治療。中醫大附醫內科部消化系副主任黃文信醫師透過膽胰管內視鏡,進行「體內震波碎石」,成功將胰管結石擊碎,接著再將碎裂的石頭取出,手術時間僅90分鐘。治療後張先生的劇烈腹痛情形隨即消失,並聽從醫師建議終於認真戒酒,重拾健康的胰臟以及健康人生。

 

黃文信醫師表示,胰臟炎是胰臟的發炎性疾病,可分急、慢性。急性胰臟炎的症狀多為突發性的腹痛,且具持續性,痛感會傳到背後;慢性胰臟炎則與急性胰臟炎反覆發作有關,酒精則是造成慢性胰臟炎合併胰管結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慢性胰臟炎最常見的原因包括長期酗酒、新陳代謝疾病、或是先天性膽胰管構造異常。在台灣,大約有一半的慢性胰臟炎病人會產生胰管結石,結石阻塞胰管,造成慢性腹痛或反覆性的胰臟炎發作。

 

黃文信醫師指出,正常的胰管直徑小於3毫米,當有大於5毫米以上的結石卡在胰管內時(張先生為1公分胰管結石),極不容易靠傳統內視鏡取出。胰管結石的產生,主要是由胰液裡過飽和的碳酸鈣沉澱結晶所造成。這些胰管結石非常的堅硬,逐漸變大後就會卡在胰管,阻塞胰液流入十二指腸阻礙消化。病人可能會出現飯後腹脹、消化不良、脂肪便、甚至體重減輕的情況,阻塞的胰管結石會造成胰管高壓、胰管擴張以及更嚴重的胰臟發炎。黃文信醫師進一步分析,以往的治療方式會透過內視鏡將取石網或碎石器伸進到胰管內嘗試將結石絞碎後取出;但因碳酸鈣組成的胰臟結石質地堅硬,特別是較大的結石,內視鏡取石網無法碎石並取出,治療效果往往不佳:最後病人只能置放胰管支架引流胰液,有時需要長期反覆地置放胰管支架,嚴重者甚至需要轉介到外科進行開刀手術治療。

 

黃文信醫師說,膽胰管內視鏡是一條直徑僅3.5毫米的內視鏡導管,使用這條纖細的導管,經由十二指腸鏡的管腔,進到胰管內進行雷射或震波碎石,可以讓病人在不開刀、無任何傷口的情況下,順利碎石及取出胰臟胰管內的結石。膽胰管內視鏡除了用來治療胰臟胰管結石之外,膽胰管內視鏡也能深入肝臟膽管內,清楚地觀察膽管內的病灶,進行直接切片檢查,突破傳統攝影術的限制,也因此大大提高膽胰管的腫瘤診斷準確率。膽胰管內視鏡的應用,比起傳統治療,病人不必承擔較高的手術風險及併發症,膽胰管病灶能被早期診斷。中醫大附醫自2020年執行全台首例的膽胰管內視鏡「震波碎石」,難度頗高臨床治療經驗豐富,成功將胰管結石擊碎取出至今已經累積數十例。

 

黃文信醫師呼籲,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都應盡早就醫評估,可能是因膽胰管狹窄及懷疑有膽胰管腫瘤導致的腹痛、黃疸、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困難的膽胰管結石導致的急慢性腹痛,進一步無法以傳統內視鏡診斷治療者,考慮是否接受膽胰管內視鏡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