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盼望未來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丹橘人文藝術空間登場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Newtalk新聞] 十年磨一劍!充滿創作能量的藝術家韓地乙,十餘年來埋首各種媒材的創作,累積無數令人驚艷的作品,在各界殷切期盼下,決定在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期訂於7月6日至8月18日,展出作品廣含油畫、書法、水墨、雕刻、版畫,以及絕無僅有、歷時一年才完成36本的木刻版印書,精彩可期。

韓地乙表示,展覽主題訂為「顧.盼」,意在回顧過去,盼望未來,亦有重拾創作信心之滿足感,此次展出作品從多年前的油畫、版畫,銜接到近年的書法及雕刻作品,在不同的媒材之間,呈現出「以人為本」的軸線,深入思考生命、人性與心靈。多年來,他一直藉由創作來修行身心靈,也希望以展覽和課程,予人安頓身心的共鳴。

關於展覽的緣起,韓地乙表示,在此之前曾因家庭、現實問題,導致情緒低落,創作幾近中斷,也有十餘年未舉辦展覽。在低潮期間為了糊口,轉做刀具茶器等工藝創作,繁瑣的工序及工藝品屬性,雖限制了作品內蘊,卻因此結交多位貴人,因緣際會引導他回到藝術創作之路。

「丹橘人文藝術空間主人王麗芬老師,在此數年間看到我的變化與成長,給予我許多幫助,因而成就這次展覽和書法課程。」他說,在過去幾近憂鬱症的邊緣,也是書法的趣味將他從情緒深淵拉回,從此書法成為每日功課,為他奠定書法的紮實基礎。書寫日久,便萌生將書法與觀念表現手法結合,以創作具有現代意識的作品。

在創作理念上,韓地乙認為,文字的發明是為了表意,因為漢字的造形與書寫工具,成就了書法藝術的誕生。一千多年來,書法注重在結構與線條的美感,除了少數象形與指示之類的字,大多數的文字造形與其涵義沒有直接關係,如今書法作為視覺藝術,應當加強文字造形與內涵意義的呼應。他因而選擇許多讓他特別有感觸的字句,運用文字與造形或排列組合,使字句產生岐義或延展出更深廣的內涵,在形式美感的表現之外,使作品更有思考性,在全世界現代藝術中,也只有漢字才能表現這樣的藝術性,他稱之為「形意書寫」。

韓地乙,號半當,生於1971年。先翁翰墨酣暢,自幼耳濡目染,16歲習篆刻印鈕兼及筆墨,23歲鑽研現代藝術、篆刻及法帖,34歲隨黃步青老師學習觀念創作,45歲於筆墨中得意趣,奮而書寫,久病情緒亦不藥而癒,其後每日書寫5、6小時,迄今不輟。後隨陳志良老師習書畫,除基本功之外,亦研究觀念性創作。因早年創作現代藝術,注重觀念表現,今將書法及印鈕雕刻結合觀念,跳脫傳統,加深藝術內涵。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覽時間:2024/7/6~8/18;展覽地點:丹橘人文藝術空間(台南市民生路二段305-1號);開幕茶會:7/7下午2時;藝術座談會:7/21下午2時。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林俊憲訪總統府資政黃崑虎 談擴權法案憶李登輝推動民主憲政改革
謝國樑夜襲改列偵字案對不起基隆 張之豪:該知所進退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
「顧.盼 韓地乙創作展」展出作品。 圖:黃博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