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米酵菌酸 王必勝:發生率低勿恐慌 找專家擬對策

「寶林茶室」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專家認為應是由進口食品帶入台灣,擔憂恐進入我國植物生態系。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天(29日)表示,目前案件侷限於「寶林茶室」並未外擴,且該菌並非頑強細菌,在他國發生率也很低,民眾不用過度恐慌,中央將邀集相關專家討論後續對策。

延伸閱讀》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食物中毒通報要找誰?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

延伸閱讀》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有哪些?米酵菌酸哪些食物可能有?

「寶林茶室」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分泌出的毒素,有專家判斷該菌是透過進口食品進入台灣,必須盡快溯源,防堵該菌進入台灣的植物生態系。

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29日受訪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進入我國生態系,這當然不無可能,但「唐菖蒲伯克氏菌」存在世界已久,屬於土壤菌,屬性脆弱,並非頑強細菌,因此即便在少數國家有案例,但發生率也非常低,因此民眾不用過度恐慌。他說:『(原音)因為即使在東南亞、在中國有案例,但是其實它發生的機率也蠻低的,所以其實大家其實不用過度恐慌,但是相對應的這個策略,我剛剛也說了,這個我們可能要找這個毒物的專家、農業的專家、食品的專家一起來討論,那怎麼樣來防範下一次,就是讓他不要再發生這樣子。』

有醫師認為「唐菖蒲伯克氏菌」可能之前便已進入台灣,導致零星死亡個案但未被發現,建議未來醫院應建置「米酵菌酸」檢驗項目。對此,王必勝說,有此次經驗後,未來「米酵菌酸」標準品會成為醫院常備品,若醫院發現可疑個案便可送驗。

此外,有專家建議未來應比照黃麴毒素,針對玉米、穀類等澱粉類高風險食品進行常規檢驗「米酵菌酸」。王必勝表示,目前住院病患檢體、食材都還在進行檢驗中,同時也進行環境細菌培養,要把事實都確認後,才能討論後續對策;且目前整個案件仍鎖定在「寶林茶室」,並無外擴跡象,未來要如何管理牽涉許多專業問題,衛福部會再找專家討論,也將參考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的管理方式,後續會盡快出因應措施。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寶林茶室案 北市專案稽查百貨賣場 下週開專家學者會議研討
虐童案到食安問題 柯文哲喊話蔣市府上緊螺絲
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累計18例 2死、5加護病房

看更多相關新聞
全集團都有問題?寶林饒河店負評一堆 客人吃到嚴重胃痛用餐還天降大蟑螂
寶林茶室公司餐沒人敢吃?客人中毒員工全逃過 內行曝餐飲業黑幕
寶林茶室案死者驗出米酵菌酸 彰基:善盡社會責任 無償提供標準品
寶林茶室無3/20中毒個案 專家揪2可能關鍵
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中毒症狀有哪些?米酵菌酸哪些食物可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