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無法終結民選皇帝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會改革」法案進度受到矚目。就其表象而言,乃是執政黨聲稱的「假國會改革之名,行違憲擴權之實」,及在野長期忍受行政權過度獨大與濫權,雙方進行的爭權與維權的競爭過程。

質言之,當前在野推動國會改革的政治需求,是基於當前憲政權力分立架構明顯過度向行政權傾斜,導致當總統大選結果出現少數政府執政的狀況下,立院多數方面能產生的制衡相當有限。在野自是難以接受明明身為多數,卻要被當前憲政體制塑造的「超級總統制」、「民選皇帝」所不當制度性制約。

於此情形下,推動國會改革自不宜過於苛責,畢竟當前改革所推法案確實能為相對薄弱的立法權予以一定的權力補充,以對抗這個僅是少數政府,卻依然能行政專斷與濫權的憲政怪獸。

不過仍須反面思考,依照目前公布的國會改革法案,其各種主張的國會權力發動的要件以及達到的法律效果,一旦日後台灣又重回兩黨政治,而非目前三黨不過半的紛亂局面時;又通常此情況下總統與立院又會形成同黨秉政,恐怕以當前的修法內容,將讓這隻憲政怪獸如虎添翼。屆時相關修法所增加的權力,輕則淪為多數執政下的形式監督功能,重則變相成為執政黨霸凌特定人民、官員以及非執政的地方縣市政府的政治工具。

原因出在於,雖然國會改革有助於壯大立法權,對行政權力的濫用產生一定的嚇阻作用。不過卻無法改變少數總統得到過大政治權力,所衍生出的民選皇帝的畸形規則。總統權在憲法保障下依舊獨大,完全凌駕於五權之上而得不到實質的制衡。

也因此國會改革某種程度只是一種「萬金油」,能舒緩局部的政治疼痛,但無法根除造成疼痛本身的病灶。

正本清源之道是,與其修補現有體制,形同是在替目前的超級總統制補充政治正當性,在野更應回歸大選前所主張的修憲內閣制路線,將限縮總統權以及重新平衡五院權力予以制度化,以符合當下的社會環境與權力現實。

至於如何讓三黨都願意修憲重新制定出政治遊戲規則,讓既得利益者與潛在利益者都可能受益,這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問題,有待具高度政治智慧的政治人物與負責任的政黨一同面對。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