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減法改革

國民黨中常會 江啟臣:盼儘速完成黨產歸零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本週五將召開全體會議,確定「兩岸論述」、「組織改革」、「青年參與」、「財務穩健」等四組的改革建議。但根據目前媒體披露的內容,很多的改革都讓人有不接地氣、窒礙難行的感覺。

去年香港「反送中」引發的「芒果乾」,導致國民黨1月11日總統、立委大敗。幾乎所有的民調都一致顯示,年輕人對國民黨的好感度只在2成左右的水準,而對民進黨的好感度超過5成。國民黨輸掉的不只是一場大選,而是一整個世代,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要如何調整,關係著未來的市場定位。

媒體報導,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會再以傳統的「九二共識」作為主要論述,而會以「肯定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作為新論述;對於「一中」的問題,則仍堅持「兩岸同屬一中」,但這堅持並不是來自於「九二共識」,而是《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

雖然嘴上說不是拋棄「九二共識」,而是深化、超越「九二共識」,但顯然國民黨未來不會再主動提這四個字。所謂的「一中」也僅是《憲法》有「固有疆域」與「邊疆地區」的規定,《憲法增修條文》有「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的文字,而不是國民黨主觀上追求的目標。

國民黨這樣的定位,其實跟蔡英文總統在4年前就職演說中提到的「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幾乎完全一模一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是追著蔡英文的屁股跑,而且落後蔡英文4年,當蔡英文已經轉換到「中華民國台灣」時,國民黨還想要用蔡英文4年前的論述。

國民黨兩岸政策的調整,有他內外的包袱跟壓力,國民黨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個主張台獨的政黨,所以只能隨著主流民意的改變,往相對不統、相對獨的位置移動。但這樣的論述,既沒有新意、也沒有亮點,很可能是一個對內、對外都不討好的局面。對岸覺得國民黨放棄統一,台灣人卻仍然認為國民黨舔共。

國民黨另一個改革重點是組改,組改的目的是要解決國民黨權力結構上的缺點,拉近黨意跟民意之間的落差,最常被提到的就是黃復興的強勢,與中常委的弱化。

在目前出爐的方案中,國民黨表面是將黃復興黨部改制為「退伍軍人委員會」,但所有黃復興黨員的黨籍都回歸到一般黨部,實際上就是廢除黃復興黨部。斷了黃復興指揮聯繫系統,未來黃復興的影響力跟動員力必然大打折扣。

但國民黨地方黨部組織早已崩壞殆盡,黃復興是唯一還相對有動能的部隊。一旦黃復興解編,國民黨將來的活動可能連基本充人場的群眾都找不到。而將來萬一遇到像韓國瑜這樣民粹型的政治人物,打散的黃復興恐怕還是擋不住他,解決不了黨意跟民意的落差。

國民黨目前黨內的選舉分成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常委三級,黨代表約1900席、中央委員210席、中常委32席。改革方案預計將黨代表減為1041席,黨代表選舉以鄉鎮市區分,中央委員選舉以立委選區劃分,中常委選舉則以縣市劃分。此外,為了解決黨的財務問題,黨代表需每年繳1萬元的分攤金;為了解決萬年中常委的問題,則限制中常委只能連任一次,也就是最多只能做兩任、八年。

國民黨的黨意與民意落差,與中常委的弱化、代表性不足,有直接的關係。起源是馬英九擔任黨主席時代,取消了中央委員的選舉權,改由黨代表選中常委,並採複數連記法,每個黨代表可以投16票。

取消中央委員的選舉權,導致黨中央的掌控、配票能力大幅降低。原本黨中央只要能掌握約100席的中央委員,就可以決定中常會的大致輪廓,但由黨代表選舉之後,要掌握將近1000名的黨代表,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以致於黨中央屬意的人往往無法出線,原本一些企業界的大老、政務官,就此在國民黨中常會中絕跡。

另一方面,每人可投16票的複數連記,讓黨代表不珍惜手中的選票,人情變得比能力更重要。國民黨中常委最主要的工作除了到對岸當買辦之外,就是整天全台灣陪黨代表們吃吃喝喝、博感情,除了金錢成本之外,付出的時間成本更是沉重。就連立委、縣市長都無力負擔,中常委的質或代表性都大幅下降。

在取消中央委員選舉權之後,國民黨幾乎已經不太單獨召開「中全會」,中央委員會已經形同虛設,但國民黨卻仍決定保留這個層級。另一方面,黨主席都已經是黨員直選,但中常委卻仍然是間接選舉,形同「一黨兩制」。

要解決中常委民意基礎太差的問題,按理講應該是取消複數連記、改為黨員直選,進一步拉高中常委們「博感情」的成本,讓一些有知名度的公職,能有更大的機會進入中常會。但國民黨的解決方案,居然是從人著手,限制只能連任一屆。這樣的作法,無助於解決「劣幣逐良幣」的現狀,只是逼著原本的三軍退位,換成四軍上陣而已。

再從選舉的制度設計來看,我們國家的公職,只有總統、縣市長等地方首長或是大法官,有連任的任期限制,避免在同一職位過久的弊病。中常委這樣一個「合議制」的職務設定連任的上限,反觀黨主席卻沒有限制,這樣的邏輯完全讓人無法理解。

為了解決財務問題,國民黨要黨代表也繳1萬元的分攤金,但黨代表在黨內的權力其實很小,除了參加「全代會」之外,就只有中常委的選舉權。如果要求黨代表繳交分攤金,不僅權力義務不對等,更可能導致黨代表將成本轉嫁給中常委候選人,導致黨內的選風更加敗壞,黨意與民意的脫節更為嚴重。

從兩岸論述到黨務改革,國民黨展現出的完全是一種鋸箭式的減法思維,人民不喜歡什麼、什麼地方出問題,就直接把他鋸掉,「頭痛鋸頭、腳痛鋸腳」,完全沒有整體的關照跟高度,也沒有任何積極、正面的企圖心。這種只有減法、沒有加法的改革,只有削弱、沒有建設的改變,即便真的實踐,國民黨也很難重生。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川普的領導問題:不願團結人民的總統趁陳時中還在神壇上該做的事:永續的全民健保
給「報復式罷免」玩家的入門指南
釣魚台變登野城尖閣,台日友好?
北韓的文攻武嚇,川普買不買帳?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