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子宮脫垂月,邀請您一起關心女性盆底器官脫垂問題

圖片提供 / 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圖片提供 / 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6月是國際骨盆器官脫垂月,什麼是骨盆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簡稱POP),簡單說,就是骨盆腔中一個或多個器官(如子宮、膀胱、直腸)離開正常的位置「下墬」到陰道內或脫出陰道口,這個疾病,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讓患者帶來很多疼痛和不適,甚至羞於啟齒而必須長期默默忍受因為脫垂所帶來的痛苦與困擾。

骨盆器官包含子宮、膀胱、直腸,因為骨盆底肌肉和韌帶的鬆弛弱化,就可能發生脫垂的問題,事實上,有高達50%女性可能有骨盆器官脫垂的症狀,大部分好發於年長女性、多產或懷孕婦女、長期負重工作者、慢性咳嗽、長期便祕、過度肥胖…等,輕微的可能有漏尿滲尿,嚴重者會覺得下腹有下墜感,甚至在陰道口摸到像雞蛋的肉球或垂到陰道口外,造成沉重感、排尿困難…等,尤其對於年長者來說,這些根本羞於跟子女討論,因為行動的不適與上廁所的不便,往往連出門都不願意,以致於延誤就醫,長期默默忍受痛苦。

圖片提供 / 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圖片提供 / 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骨盆器官脫垂(POP)問題,在台灣的治療方法大多以外科手術為優先,但手術有時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病患以年長者居多,對手術本身就有恐懼,麻醉治療也存在一定風險,術後照顧保養問題,都可能讓患者覺得困擾,因此台灣越來越越多的醫療人員,會參考國外的保守治療方式,建議病患使用「陰道子宮托」來做為前期治療,什麼是「陰道子宮托」? 它是一個矽膠製品,將它放入陰道內,可以有效解決子宮脫垂問題,不需手術不需住院,只要定期做好清潔,就像假牙、隱形眼鏡一樣,可以暫時緩解症狀,包含疼痛、解尿與生活不便問題。

圖片提供 / 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圖片提供 / 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長期關注婦女骨盆健康問題的「花蓮慈濟大學護理系」蔡娟秀副教授同時也是「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理事長的蔡娟秀老師表示,在人類發明手術前,就是用「塞東西」到陰道內來緩解症狀,古時候會塞海藻相關物品,有錢的人就塞珍珠、玉..之類的,這都是人類源於需求而找到的解方,而現在科技發達醫療進步,以醫療矽膠材質,做出各種尺寸與形式的「陰道子宮托」來因應病患的各種脫垂問題,選擇適合自己脫垂的「陰道子宮托」,裝置後是完全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

在美國,「陰道子宮托」就是骨盆器官脫垂的第一線治療方式,就算病人有手術意願,也必須先戴子宮托幾個星期,觀察脫垂改善情況,並不會直接進行手術,這是與台灣治療最不一樣的地方。

圖說:Vaginal Pessary子宮托樣式 圖片提供/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圖說:Vaginal Pessary子宮托樣式 圖片提供/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台灣尿失禁防治指導員」同時也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部」技術員吳慧萍護理師分享她實際護理的案例,一位喜愛登山的老奶奶,有子宮脫垂的問題但又不願意手術,經過婦產科主任許鈞碩醫師醫生診療評估後,許醫師建議她使用陰道子宮托,剛開始的第一周,使用並不順利,經過回診更換子宮托尺寸與樣式後,脫垂症狀完全得到改善,讓奶奶非常開心的重返她喜愛的登山活動,也推薦有相同情況的山友就醫評估。

至於如何照顧女性的骨盆,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許鈞碩醫師表示,主要就是盡量少提重物、避免便秘,減少腹壓過大問題,如果下腹部已有下墜感的婦女,可以做骨盆底運動來改善症狀,如果已經感覺陰道有東西掉出來,建議一定要找專業醫生評估,有時候在初期給些陰道荷爾蒙也可能會改善的,因為每位病人身體與疾病狀況不同,有問題發生,及早就醫就對了。

圖片提供/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圖片提供/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

6月是國際盆腔器官脫垂月,在此「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特別呼籲大家,正視女性子宮膀胱脫垂的問題,希望透過宣傳教育以及專業指導,幫助女性好好了解及預防骨盆健康問題,對於已經有相關症狀的婦女,也希望透過專業醫生的診療,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如果有以上相關問題,可以加入「台灣婦女骨盆關懷協會」粉絲專頁或LINE官方帳號 @608pcgfi諮詢喔!

延伸閱讀:

【劉安潔醫師專欄】瑜伽老師產後肚皮鬆弛好無奈 找回緊緻美麗靠專業

子宮外孕無法預防!5種人風險高,人工生殖也是誘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