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城裏凋零的「中華民國」

作者:波士頓藍人/換日線專欄

這個故事,要從美國波士頓的中國城(Chinatown, Boston)開始說起:波士頓的中國城,位在市中心、地理位置極度精華的地方,也是美國少數幾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城之一。

中國城的地標是一座牌坊,牌坊向外處的匾額題字「天下為公」、向內則是「禮義廉恥」,分別複製自當年孫文和蔣中正的親筆題字。這個被稱為「中華牌坊」的建物(英文名為 Chinatown Gateway ),上面還載有時任波士頓市長署名的建成誌記,著名此地標由「中華民國」捐助材料、美國「布朗基金會」籌款興建。

許多剛到波士頓的台灣孩子,看到這座牌坊,還有一整個街區、掛滿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熟悉旗子,總是能感覺到些許的安心。(順道一提,這裏還有「六四紀念碑」呢!)

然而,這塊土地,正在不同勢力的影響下,快速地凋零,乃至失去以往的面貌。

因「自治」而進入時光隧道的唐人街

根據美國尊重少數民族社群與社區(community)的政策,原則上中國城內很多事務,波士頓市府並不會做過多的干預。諸如都市更新、社區規約、社區公共建設等面向,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以「華人社群自治」為原則。

但這也造成了中國城內外,仿若「一個波士頓、兩個世界」的窘境:波士頓市中心儘管到處都是保留了上百年的英式老建築,卻因妥善的保存與維護,不失一點當年的風采;反觀中國城內的建築外牆以及環境衛生,相對之下顯得破舊、髒亂不堪,與中國城外形成強烈對比。裡面的店家招牌以及店面風格,更好像停留在 20 多年前的台灣一樣。

我在波士頓居住了很多年,一直不能理解箇中原因,直到自己出了社會、做了生意,認識了一些中國城的老居民們後才知道:原來中國城內,長期都是由許多的『公所』勢力把持——

這些老移民,多半是在中共執政大陸之前,就移民來到波士頓的廣東、福建後代。他們世居在此,從第一代算起已經在美國超過百年,但很多人英文跟國語都說不好,只是在自己的世界裡說著粵語,做著一些「壟斷的生意」:

例如,很多時候儘管外來客有錢繳店租,想在中國城內開一間小店卻很困難,因為中國城內很多老舊的房子既不翻新、也不租給別人,除非你「有關係」、或者你就是「公所」的人。

北京當局「一直想拿下的城」

在錯綜複雜的中國城「公所勢力」結構中,倒是有一點較一致:這裏多數的老移民,都高度認同「中華民國」,並且以此為傲。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在世代的影響下,至今仍在心底認為民主、自由的大中國——也就是中華民國,才是華人世界的光輝與驕傲。

想當然耳,北京當局一直努力想要介入、並且「拿下」這座城——雖然只是一個外表破破爛爛的華人街區,但這些居住其中的華人大家族,許多早已開枝散葉,更在美國擁有不小的影響力。正如舊金山中國城的各「宗親會」、「總會」一樣,這些海外華人的認同,對兩岸勢力在美國、甚至國際的角力上,仍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在波士頓待的近幾年,開始會看見五星紅旗,在中國的傳統節日時被掛上。掛上的日子雖然並不長,而且往往很快會被再度掛上新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但仍可以看見北京當局的「努力」。

在這裡,正在逐漸凋零的「國民黨」與「中華民國」

波士頓中國城內部,目前還設有中國國民黨黨部,以及僑委會的辦公室。至於國民黨外的其他台海兩岸政黨——不論是民主進步黨或中國共產黨,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辦法以政黨名義,在這裏拿(租)下任何一個辦公室或會所。這裏也是許多藍營政治人物來到美國時,必須也必定會「掃街」的象徵性地點。

有一次,我造訪國民黨在此地的辦公室——中國國民黨波士頓分部,裡面只見到一些白髮蒼蒼、講著廣東話的老移民們,坐在裡面聊天、喝茶。一聽到我是來自台灣的孩子,儘管語言有些隔閡,但他們還是非常熱心地想要告訴我,在這片小天地裏發生的種種大小故事;當中也有著許多喟嘆:包括他們的子孫所失去的認同感、以及當年同志們的一個個逝去。

在這裡,我看不見世代交替,我看不見意志的傳承與轉型,我看不見改變的能量,也看不見宣傳的創新——很遺憾地,我只看見凋零。

這裡,明明就可以作為宣揚台灣民主價值,給美國和各國、給華人和不同民族的人,讓他們聽見、看見的前哨站之一啊。

近幾年,波士頓外圍像是摩登市(Malden)、昆西市(Quincy)、奧斯頓(Allston)的崛起,讓地點最接近市中心的中國城,相對之下更顯孤寂——當一個又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資本家,在這些新興的區域攻城掠地;當一間又一間的中資新式餐廳、娛樂場所,伴隨著來自中國的新移民蓬勃發展、擴增其商業實力與政治影響力。如今卻還有一股雖然「不合時宜」,但仍(至少相對)支持台灣的力量,不是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嗎?

世界,不是只有一城一島而已

說到這裡不禁想起,約兩年前,有一位智商大概不太高的民代(這民代以前好像是在美國唱歌的),他說:「僑委會的海外資源要做出區別,資源應該用在『台僑』身上,而不是『華僑』身上。」

我想,對岸的北京當局,若聽到台灣的政府中,有人傾向用「分台去華」的方式,以本位主義試圖重新定義與台灣擁有完全不同脈絡、背景的「僑界」,「自願退出」海外許多勢力範圍,大概會感到蠻欣慰的。

我在美國波士頓這幾年,看見兩岸實力在這裏、與美國各大城市的消長,更常常感到不勝唏噓——儘管在波士頓政商界、學術界、藝文界等等許多領域,還是不時能看見優秀且深具影響力的台灣人,他們也試圖重振台灣人和波士頓的往來交流與影響力,但是不同的「政治正確」、「國族認同」,卻常常深深地撕裂著我們自己這個群體。

這也直接導致了資源的發散、無法集中:單以辦個活動來看就好,我們沒有辦法像「日本節」一樣,每年在波士頓市中心的公園舉辦,以此吸引一堆美國當地人參加、進而推廣日本的文化以及軟實力;在「各方協調下」,只能在偏遠的高級住宅區牛頓,辦一個「台灣節」自嗨,參加的,也都只有少數的華人,完全沒辦法讓當地人真正「認識台灣、了解台灣」。

如今我們的「外交」與「僑務」——官方也好民間也好——到底政策跟目標是什麼?是要想方設法地團結友台勢力,還是一再鬥爭內耗分化彼此?

我並不是說台灣一定要走「九二共識」或「海外華僑一家親」的路線,也完全理解執政黨的包袱。但是至少做了兩年的執政黨,在推翻了舊有的架構之後,更要提出一個全新、可替代且能夠永續的外交新架構;更要提出一個對內能團結大家、對外能讓中南海跟華府都未必開心卻願意(或不得不)接受的台灣定位。

否則等在前方的,絕對只是更孤立、更邊緣、更看不見未來。

世界,從來不是只有台灣島而已。別讓我們鍾愛的家鄉,變成一個在政客們彼此操弄鬥爭與分化下,不斷凋零終至消亡的國家。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在中國城裏凋零的「中華民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國際企業官網上,「被消失」的台灣:當德國大企業紛紛更名「中國台灣」,你擔心中國的銳實力嗎?

為什麼我建議「天然獨」的台灣大學生,都該去參加中國「統戰團」?

作者簡介:

波士頓藍人 / 讀者投書

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台灣基隆人,畢業後於波士頓嘗試在新媒體廣告行業創業了一年,期間曾幫助許多跨國公司宣傳各種新型服務,以及幫助歌手在演唱會宣傳支持,在波士頓多年也熱愛探索世界與冒險,近期選擇回到家鄉喘口氣,撰寫是一種藍人自己都無法理解的堅持,就像角色的初始設定,未來也將繼續寫下自己的傳說,在世界失去閱讀能力之前。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躲在中華民國的領土喊台獨
已經不是「農運小鬥士」,吳音寧知道嗎?
台北法案」到底在做什麼?
九一一事件的回憶與警示
瘋狂亞洲富豪」才買得起的「瘋狂亞洲房價」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