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來臨,藍軍必須認真思考解散國會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大罷免來臨,藍軍必須認真思考解散國會上週末,民進黨由黨主席林右昌領軍,展開「反濫權、護民主」全台宣講行動,各地的立委、議員一字排開,就連高雄市長陳其邁也親自出席高雄場,綠委更喊出要罷免6~10席藍委,讓民進黨重返第一大黨。事實證明,民進黨要贏覆議案是假,要鼓動民氣在明年「大罷免」才是真。

相較於綠營的將士用命,之前揚言要辦100場「藍鳥行動」反制的國民黨,就顯得雷聲大雨點小,地方黨部抱怨黨中央沒給糧草,中央給的教材只是將法條「複製貼上」,甚至還有議員嗆黨中央用動員辦講座是「脫褲子放屁」,而黨主席朱立倫也沒有站上第一線。

面對綠營可能發動罷免,藍營也有部分人主張以「互罷」反制,開始計算哪些綠委比較容易罷免成功,但從徐巧芯在台南哽咽喊出「不懼罷免」、「藍委一個都不能少」,就可以看出藍綠攻守的態勢。國民黨今年很多新科立委都是在綠營優勢區,以極小的差距僥倖勝出,想要「以罷制罷」並不實際。

在5月2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前,網路上就已經有人根據今年1月選舉藍綠候選人得票率差距,整理出一份24名最可能被罷免的藍委名單,徐巧芯名列第17位,贏對手許淑華13,614票、得票率差距為7.98%,其實要罷免並不算太容易,但如今卻被綠營列入首要的獵殺名單。

在最可能被罷免名單的前幾名,除了名列第2的葉元之之外,其餘多是新科立委,知名度並不高、仇恨值也不高,很難炒熱「大罷免」的氛圍,所以綠營目前傳出的罷免名單,是以傅崐萁、徐巧芯、葉元之為首。

綠營的戰略其實很清楚,不管用什麼名目大罷免,骨子裡其實都是「抗中保台」,所以率領藍委前往北京「舔共」的傅崐萁必須是罷免的頭號名單,即便傅崐萁有「花蓮王」之稱,罷免的難度非常高。

徐巧芯則是因為對綠營支持者的仇恨值高,罷免她才能挑動綠營支持者的情緒,以徐巧芯「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風格,也必然不可能低調以對,藍綠對決的氛圍才能夠炒熱。而僅以2,293票驚險勝出的葉元之以及其他勝出票數不多的新科藍委,才是民進黨真正想要拉下的目標。

民進黨大罷免的目的,是要解決國會少數的困境,所以必須以國會過半為目標,才能營造更大的聲勢,民進黨現在有51席立委,差6席才能過半,所以綠委才會提到要罷免6~10席藍委,未來必然以「國會過半、共產黨不能亂」或「讓賴清德好做事」之類的口號為訴求。

這次的「國會改革」是傅崐萁一手主導,韓國瑜在其中並沒有太大的角色,還在國會改革法案過關後,要藍委暫緩推爭議性法案;但在民進黨的宣講中,對韓國瑜的批評甚至還超過傅崐萁等人。其目的也是要挑起綠營支持者的反韓情緒,屆時以「國會過半、韓國瑜下台」為訴求,讓支持者更有動力投入大罷免。

雖然藍營質疑青鳥行動並沒有獲得中間和年輕選民的認同,民進黨宣講場的支持群眾明顯偏老,但罷免本身就是仇恨動員,基本教義派的參選熱度遠比中間選民的支持來得重要,所以民進黨並不擔心當家鬧事可能引發中間選民的反感,只要能夠獲勝就好。

以《美麗島電子報》「2024年5月國政民調」來看,台北市、新北市、桃竹苗的G9深綠的占比在22.5%~26.9%之間,G7~G9的泛綠族群則在4成上下,中彰投的G9深綠比例稍低,只有15.7%,但G7~G9的泛綠也有35.0%,所以只要深綠的動力夠強,要突破選舉人數1/4的罷免門檻,難度不算太高。

反觀藍軍的情況,深藍的G1除了台北市有20.3%之外,其餘所有區域的占比都2成一下,中彰投、雲嘉南都只有11%左右、高屏更只有7.5%,這樣的結構想要「以罷制罷」,反過來威脅民進黨,根本是天方夜譚。

《選罷法》規定,公職人員就職未滿一年不能罷免,民進黨要正式提出罷免必須在明年2月1日之後,但在大概今年10、11月就會開始私下連署預熱。「國會改革」的爭議,或許不足以一路吵到明年2月,但民進黨必然把握一切可能衝突的機會,不斷的升高藍綠的對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沈伯洋的「第五縱隊」說,就是一例,不管中間選民如何反應,只要深綠支持者買單就行。

綠營的大罷免勢在必行,國民黨深藍的基本盤不如人,互罷是絕對沒有贏面的,要像循之前的「黃捷模式」,比綠營動員更多的人出來投票否決罷免案,也有一定的難度。或許徐巧芯的戰力和選區結構能夠做得到,但像葉元之等人就可能有困難,而且徐巧芯把對決的熱度炒的越高,葉元之等人遭到波及的風險就越高。

國民黨剩下唯一的活路,就是認真準備以不信任案解散國會重選,國會改選就不再是基本教義派的對決,中間選民才是勝負的關鍵;民進黨為了大罷免越向深綠基本教義派靠攏,就會離中間選民更遠。雖說提出不信任案可能會讓選民覺得是鬧事、引發選民的反感,但若民進黨真的擺出「大罷免」的態勢,國民黨要提不信任案就有了正當性。而當國民黨擺明會以不信任案反制,民進黨在炒作藍綠對立時,就不得不有所收斂。

雖然提不信任案是一場豪賭,有可能讓國民黨的席次減少,但總比坐以待斃的等「大罷免」、任民進黨予取予求好得多。國民黨若能下定這樣決心,就要利用未來半年多的時間,努力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和好感,儘可能避免所有藍綠對決、可能被抹紅的法案,把重點放在能讓人民有感的民生法案之上。如果還像之前眼中只有深藍支持者,只想以席次優勢碾壓民進黨,不願和中間選民對話,國民黨就只有死路一條。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