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治療艱辛!落髮、口腔潰爛 中醫介入助「減少副作用」

大腸癌術後可藉由中醫減輕不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大腸癌術後可藉由中醫減輕不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大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中,男性發生率第一、女性第三,對國人健康影響甚鉅;在健保制度下,癌症患者可選擇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透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減輕手術、放化療後的不適症狀,讓患者順利完成療程,提升末期患者生活品質;中醫癌症治療中,約有9千多位大腸癌患者,盼以此提高生活品質、延長存活。

患者在經過手術、放化療後常出現的腸胃不適、眩暈、落髮,以及療程中常出現的口亁、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等症狀減輕到最低,讓患者能順利完成整個西醫療程,發揮最大療效;尤其對末期患者所出現的惡病質,諸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不適,以及癌性疼痛問題,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中醫重視腸胃消化系統,依體質差異進行個別化治療,在西醫標準治療上發揮協同抗癌效果,是調節免疫力的重要角色。中西整合被視為大腸癌最佳治療方案,強調「上工治未病,已病防變,病後防復發」,以身心靈全人照護,達到延長患者壽命的終極目標。

根據高雄長庚中醫部蔡明諺主任指出,大腸癌有85%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大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是最有效的發現方法。中醫在術後第二天即可針灸治療,減低疼痛、恢復消化力及免疫力。放療、化療、標靶藥物、免疫力治療期間,中藥或針灸可減少副作用引起的不適,增加耐受度,完成治療並恢復健康。

蔡明諺舉例,化療期間用滑罐改善疲勞、噁心嘔吐、睡眠障礙和疼痛;中藥搭配外用製劑減緩標靶藥物的皮膚紅疹、痤瘡或指甲病變。兩名化療後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在中醫辯證論治下,症狀逐漸恢復,生活機能大幅改善,顯示中醫能因應癌症不同階段,協助改善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期。

更多 TVBS 報導
北市動物園休園10天!「限量年票」這天開賣 無限次用到爽
小腹越來越大「以為只是變胖」!就醫驚罹癌 伴隨1不適快就醫
夏至開運了!3生肖「財神爺偏愛」賺翻 中午做1事財運更旺
新冠疫情捲土重來!確診再吃清冠一號有效?醫師們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