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轉 奧地利部長賭上政治生涯 歐盟《自然復育法》一票之差完成立法

歷經數月的農民抗議與政治僵局,歐盟《自然復育法》(Nature Restoration Law)進到最後一關。17日,歐盟部長理事會進行投票,奧地利部長不顧國內反對立場,投下關鍵一票。這部處於崩潰邊緣的法案終於完成立法。

「危險邊緣」大逆轉

歐洲有八成的棲地劣化,2022年,歐盟執委會推出野心勃勃的《自然復育法》草案,要在2030年前復育至少20%的陸地與海洋,提高生物多樣性、管制農藥使用、恢復河水流動等,長期目標是2050年復育所有生態系。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受到嚴重衝擊,糧食與能源價格高漲。農民抗議政府一方面要提高糧食生產,又要求減少農藥、復育土地,根本相互違背。

抗議隨著2024年歐洲議會大選升溫。法、德等國農民開著曳引機上街,右翼勢力崛起。2月,歐洲議會在高度壓力下驚險通過法案。不過,義大利、荷蘭、瑞典等國均表態反對,接連著數國放棄支持或表示將投棄權票,法案幾近潰敗

選舉過後,理事會環境部長進行投票。奧地利環境部長格威斯勒(Leonore Gewessler)的關鍵一票逆轉僵局,《自然復育法》通過立法最後關卡。

關鍵一刻 關鍵一票

格威斯勒的投票違背了奧地利總理內哈默(Karl Nehammer)的意願。《Politico》報導,內哈默隨即向歐洲法院(ECJ)提出申訴,要求撤銷投票,並指控格威斯勒濫用權力、違憲,但格威斯勒也有其說法。

《Politico》解釋,奧國法律要求各聯邦須就環境議題達成共識,若沒有共識,則由聯邦部長決定。投票前,各邦原本一致反對《自然復育法》,但維也納在最後一刻改變立場,因而讓部長有了決定權。

格威斯勒說,他希望在20、30年後能看著美麗的家園,當姪女問「最危急的那刻你做了什麼?」時,他還能回答「我用盡全力支持」。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鳥盟(BirdLife)、歐洲環境局(EEB)聯合發起#RestoreNature倡議以「歐洲自然的歷史性勝利」形容這場硬仗,並表示歷經多年風雨,終於看見法律成真,歷史將以自然和社會的轉捩點來記錄這一天。

歐洲新聞台》報導,歐洲森林倡議組織「蕨」(FERN)的庫雷索(Siim Kuresoo)則稱,「這是歐洲瀕危森林復育的決定性時刻。」

下一步

《自然復育法》為歐盟成員國設定了具有約束力的目標,成員國必須提交「國家復育計畫」(national restoration plan)說明如何實現目標,並進行監測、報告進展。

根據理事會,成員國將優先恢復Natura 2000保護區,並在2030年前復育30%「狀態差」的棲地,逐年提升,2050年復育達90%。計畫還包含保育授粉昆蟲,復育乾枯的泥炭地;在2030年以前種植30億棵樹、讓2萬5000公里河流重新流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