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科技趕美有望

美國對中國科技卡脖子力道愈來愈強,範圍愈來愈廣。最近美國又以援助俄羅斯的罪名,對中國多家企業實施制裁;中國科技近些年有長足進步,但短板不少,尤其是高端晶片,美國正結合盟邦掐住中國科技咽喉。拜登對中國科技封鎖力道遠超過川普,他不僅沒有恢復自由貿易,而是變本加厲。

上個月,美國對中國電動車、鋰電池和太陽能板等產品實施新一輪高關稅限制。拜登和川普爭奪總統寶座的主要競賽項目是比誰的保護主義政策更嚴厲。川普宣稱將在大部分經濟領域樹立巨大的貿易壁壘,而拜登的「小院高牆」正逐漸演變為高牆大院,補貼政策和針對中國的高關稅政策步步升高。拜登引以為豪的《晶片與科學法案》及《通膨削減法案》,重點是對美國公司巨額補貼,意在維護美國企業的發展,自以為科技領先地位可以萬事達。

然而,美國科技未必能永遠獨占鰲頭。英國《經濟學人》最近報導指出,根據兩大科學指標的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和自然指數,從植物生物學、人工智慧到超導物理學等領域,中國均處於研究前沿,已成「科學超級大國」,而由美歐日主導的「舊的科學世界秩序正在走向終結」。

指標之一是在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方面,科學分析公司Clarivate資料顯示,200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是中國的20倍;到201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約為中國的4倍;2023年起,中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和歐盟。指標之二是自然指數,即依託於全球頂級期刊《自然》,統計刊發在一系列著名期刊上、經過同行評審小組審議的論文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質量的另一個指標。2014年該指數首次推出時,中國排名第3,論文數量還不到美國的1/3;到了2023年,中國已經名列前茅。

中國出口產品近年遭受歐美國家杯葛,主要原因在於不再是在低階市場為富裕國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而是在技術、資本密集生產領域輸出歐美國家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如電動汽車、鋰電池、光電綠能產品。中國正以舉國體制拉動科技創新發展,「超英」早已是完成式,「趕美」是現在進行式。

由於中國科技發展的推進引擎太過強大,美歐不得不透過關稅、制裁和限制輸出等絆腳手段阻止中國技術升級。美國的戰略不太可能奏效,因為中國的科技創新正以驚人速度推進,科學家進行一些全球最好的研究,特別是在化學、物理和材料科學方面。中國目前的科技優勢集中在應用領域,基礎研究仍然遠遠落後,而且國家投入的資源及科學人才的積極性都不足,這是根紮不深的具體表現,亟待補強。

中國的另一短板是大部分的研究支出都由國家主導,民營企業科研投入有限,由於國家支持力強大,所以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獨占鰲頭,中國甚至在軍事領域也發展迅速,像量子運算或高超音速武器都成功獲得提升。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封鎖,或可得計於一時,但長遠還是無法抵禦中國科技蓬勃發展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