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平/台海危機四伏:誘騙侵台與能源脆弱的困局(蔡鎤銘)
獨家報導 蔡鎤銘/評論
近期,拜登政府通過各式各樣的形式及一連串的媒體敍事向世界宣稱中國大陸即將以武力統一台灣,提升兩岸緊張氣氛,試圖挑起台海戰爭;加上民進黨政府向民眾灌輸抗中、仇中、去中的論調,造成台灣在5月23、24連兩日面臨海上封鎖的情境讓人擔憂。但是,根據一份來自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和戰爭研究所(ISW)共同開展的「台灣聯合防禦」項目在5月13日發表長達111頁的報告:《從脅迫到屈服-中國大陸可能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吞併台灣》(From Coercion to Capitulation-HOW China can take Taiwan without a war)。內容大意是「中國大陸計劃以非軍事入侵的方式統一台灣,而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忽視了這一點」。同日,美國媒體《THE HILL》也以「中國大陸無需侵略即可實現台灣統一」為標題報導了這份報告。有人可能會質疑進行軍事演習怎麼能說「不會發動戰爭」,但事實上,這正是誤導了美國的關鍵點。
這份報告的提出,似乎對拜登政府意圖挑起台海戰爭、強加對台軍售的陰謀野心無情地打臉。猶如外媒報導,習近平在2023年4月與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女士會面時表示:「美國正試圖誘騙中國入侵台灣,但他不會上鉤。」的說法一致;今年 1 月,中國前駐華盛頓大使崔天凱在亞洲協會發言時也說,中國「不會掉進別人(暗指美國)為我們準備的陷阱」。毫無疑問的,如果最終兩岸真如該報告的預測走向和平統一,將不符美國的核心利益,恐讓拜登的期待落空。
美國在台灣防衛問題上的盲點
據該報告和報導指出,最終「美國才意識到了直到今天為止一直忽視的模擬中的盲點」。這個盲點主要是:
美國在台灣防衛問題上幾乎完全專注於遏制或打敗中國大陸的入侵,並幾乎完全忽視了已經在進行中的「中國大陸通過威脅而非侵略將台灣置於北京控制下的可能性很高的情況」。
中國大陸不是通過所謂的武力攻擊來統一台灣,而是通過「加強台灣周邊的軍事演習,並通過對前往台灣的船隻進行檢查,將台灣置於准封鎖狀態」等手段來實現統一。
中國大陸計劃在下一屆總統選舉——2028年前,達成兩岸和平協議。
另外,台灣的能源儲備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對液化天然氣只有11天的儲備而言,這使得台灣在面對海上封鎖時可能在11天內停止液化天然氣發電,並在40天內停止煤炭發電。此外,台灣政府採取的非核家園政策計劃於2025年關閉所有核電站,使得對進口石化燃料的依賴程度更高。
採取戰爭之外的脅迫行動
該報告指出,在「戰爭之外的脅迫行動(SoWC COA)」(The short-of-war coercion course of action)的架構下,中國大陸將主要問題定義為台灣堅定的分裂主義者在外國勢力支持下繼續抵制統一。SoWC COA旨在營造條件,強制消除這些分裂主義要素,將權力轉移給接受中國大陸要求的政治人物,逐步加劇反分裂主義運動,直至四年內孤立台灣,並阻止日本、美國的干預。
SoWC COA從2024年5月台灣新領導人上台開始,持續到兩岸在2028年達成和平協議。其活動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包含空中、海上、資訊、網路、經濟和認知等多個領域的協調行動,模糊各組行動的實際目標。COA成功的關鍵在於目標未察覺其連貫行動的存在。通過持續增加壓力,中國大陸希望使台灣生活不堪忍受,直到台灣政治體系的關鍵部門認為接受中國大陸提出的和平進程比繼續抵抗更可取。
SoWC COA攻擊台灣的四個重心
第一,美台戰略關係:SoWC COA通過經濟利益和懲罰、資訊作戰和軍事升級來說服美台雙方停止合作,以換取和平與繁榮,避免進一步升級。
第二,台灣政府的治理能力:利用經濟戰、網路戰、破壞行為、空中和海上封鎖、電子戰及宣傳來削弱台灣政府的合法性,降低生活水平。
第三,認知和心理戰:通過威脅支持抵抗的人士、散播疑慮和恐懼,打破台灣公眾的抵抗意志,並引發以政治讓步換取和平的呼聲。
第四,資訊戰:降低美國公眾和政治領導層支持台灣的意願。
中國大陸利用 SoWC COA的優勢,考慮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反應,以不引發全面衝突的方式實現對台灣的目標。如果北京成功地打擊了這些重心中的任何一個,台灣人民中的被遺棄感將是壓倒性的,台灣政府將被迫考慮一種新的跨海關係範式,作為進一步痛苦和苦難的替代方案。
封鎖威脅下的能源挑戰
報告指出,「港口封鎖作戰」是中國大陸對台灣施壓的一種戰略手段,旨在切斷台灣的能源供應,在兩周內迫使其陷入危機,從而避免大規模戰爭。海上封鎖作為SoWC COA的一部分,能切斷台灣的能源和糧食供應,導致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斷,甚至引發能源危機。
網路和實體恐怖主義攻擊能源設施,將加劇電力供應危機,使台灣更加脆弱。封鎖還會阻止外國船隻,影響國際貿易和物流,進一步加劇台灣的困境。報告建議,台灣應重新啓用核能發電廠,增加本國船籍運輸船隻,以提高自主能源供應,減少對外依賴。
此外,與美國簽署能源同盟協議,增加能源來源多樣性和穩定性,也是應對能源脆弱性的重要方案。這些措施將增強台灣應對封鎖威脅的能力,保障能源和國家安全。
台灣能源的脆弱性
台灣的能源脆弱性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對於台灣的經濟和安全都構成了威脅。根據台灣官方「2022年發電概況」的數據,有80.9%的發電量來自煤炭和天然氣。核電只佔8.2%,一旦港口被封鎖,將無法維持半導體生產。半導體生產需要大量電力,僅在2022年,台積電一家就消耗了台灣所有能源的7.5%。
因此,保持公民的基礎設施運行、政府的基本功能連通以及半導體生產是不可能的。這意味著一旦出現供應中斷或其他危機,台灣的能源供應將立即受到影響,導致能源危機的發生。
政府實施的非核家園政策進一步加劇了對進口石化燃料的依賴程度,使得台灣更加脆弱。雖然非核家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再生能源的發展,但是在短期內無法完全替代核能和石化燃料的地位。因此,台灣需要重新考慮其能源政策,採取更加多元化的能源結構,以減輕能源脆弱性。
能源安全解決方案
針對能源脆弱性,該報告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首先,利用核能發電廠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儘管非核家園政策已經實施,但是重新啓用台灣現有的核能發電廠已刻不容緩。儘管政府計劃在未來關閉這些核電站,但重新利用它們可以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核能發電具有低碳、高效、穩定的特點,可以符合永續發展目標,同時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使用。
其次,增加台灣船籍的運輸船隻也是應對能源脆弱性的一個重要措施。目前,台灣大部分的運輸都依賴外國船隻,一旦出現海上封鎖或其他安全問題,將對台灣的能源供應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增加台灣船籍的運輸船隻,可以提高台灣在能源運輸方面的自主性,降低對外國船隻的依賴程度,減少外部風險對能源供應的影響,還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此外,與美國簽署能源同盟協議可能是另一個解決方案。通過與美國建立能源合作關係,台灣可以獲得更多的能源供應來源,同時提高能源安全性。這不僅可以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還可以增加對外部壓力的抵抗能力,保障台灣的能源供應穩定性。
結語
面對來自中國大陸的非軍事威脅和潛在封鎖,台灣的能源脆弱性顯得尤為突出。現有的政策和基礎設施在應對這些挑戰時顯得不夠充分。台灣需要重新檢討能源政策,重啓核能發電廠的使用,擴大本國船籍運輸船隻的數量,並尋求與美國等盟友建立能源合作關係。這些措施不僅能提高能源供應的多樣性和穩定性,還能增強台灣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的應對能力,確保其能源供應和人民安全。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淡江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國際事務召集人、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任委員)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