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理監事登場2-1】下修豪宅門檻降溫房市? 全台恐陷入「小宅化」現象

該升息抑或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考驗央行總裁楊金龍的智慧。廖瑞祥攝
該升息抑或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考驗央行總裁楊金龍的智慧。廖瑞祥攝

近期再傳出民眾漏夜排隊購屋,房市熱度居高不下,政府能用的「大絕」政策可說是傾巢而出,效果卻事倍功半,中央銀行近來邀約房產業者跟銀行主管喝咖啡,外界預期6月13日召開的理監事會議中,將推出新一波的管制措施,只是專家和業者都搖頭直呼,中大坪數產品被邊緣化,市場充斥著低總價、小坪數物件,恐讓全台陷入「小宅化」現象。

打炒房好幾波 房市越打越旺

回顧去年迄今,央行六度升息,房貸利率來到2%,並推出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內政部力推《平均地權條例》施行,限制紅單轉售、私法人買受住宅許可制、嚴懲炒作行為、吹哨者檢舉獎金制等;財政部則祭出「囤房稅2.0」將於7月上路,由現行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且採「全數累進」計稅等。

根據央行最新出爐的金融穩定報告中,直指不動產市場交易回溫且價格居高,從去年第3季起,隨著政府推出青安貸款,全國建物買賣移轉登記棟數轉呈正成長,今年首季年增率升至26.01%;土地買賣移轉登記筆數隨房市交易升溫回升,年增率也上揚至17.90%。

楊金龍鬆口理監事會議討論 豪宅認定標準連動貸款

央行總裁楊金龍立法院備詢時,透露6月13日理監事會議中,將討論高價住宅標準是否下修。廖瑞祥攝
央行總裁楊金龍立法院備詢時,透露6月13日理監事會議中,將討論高價住宅標準是否下修。廖瑞祥攝

打炒房政策收效甚微,銀行業和不動產業傳出,央行有機會再緊縮限貸令,比照財政部調降高價宅認定價格等,若要下重手,甚至不排除升息的可能性。央行總裁楊金龍6月6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時,對於升息的選項回應「時常給surprise也不好」,但被問及是否調降高價住宅認定價格,他略顯遲疑地說,會在理監事會議中討論。

央行對豪宅認定的標準,在「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購置住宅貸款及土地抵押貸款業務規定」中有一定的標準,台北市豪宅價格7000萬元以上、新北市6000萬元以上、其他地區為4000萬元以上;又依照規定,自然人已有2戶以下或第3戶、第4戶以上,房貸購置高價住宅貸款的最高成數為4成。

而財政部在今年2月下修豪宅門檻,新的認定標準,台北市6000萬、新北市4000萬,其他四都桃園、新竹、台南、高雄等地3000萬元,其他地區則降至2000萬元;倘若央行跟進財政部的步伐,光是七都地區調整,恐怕有許多房屋的貸款都只能降為4成。

若下修豪宅門檻...限縮貸款成數恐加速「小宅化」現象

央行自2020年起祭出5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不僅出手打炒房,也是要銀行控管不動產授信風險,避免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
央行自2020年起祭出5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不僅出手打炒房,也是要銀行控管不動產授信風險,避免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透露,央行打算下修豪宅門檻,引發不動產界熱烈討論,先看雙北的房價,台北市的單價高,即便是小宅,要突破6000萬元並非不可能,新北市則相對尷尬,若標準下調4000萬至5000萬元,許多蛋黃區很容易就達標,直接衝擊中大坪數的產品。

陳炳辰指出,近期中南部的都會區受惠高科技、產業園區利多,房價陸續上揚,尤其中部地區的房價,只要坪數大一些,很容易就超過3000萬元的標準,建商憂心貸款成數從7成5降到4、5成,消費者恐怕不買單,甚至出現解約潮,進而讓中大坪數產品滯銷。

他認為,壓縮中大坪數產品,對整體房市不健康,在高公設比的情況下,小宅實際的坪數約10來坪左右,有些連10坪都不到,建商會考量市場與成本,一旦買盤不接受中大坪數的產品,就會轉向低總價的小宅,此舉只會讓「小宅化」現象蔓延全台,讓低總價市場從熱絡轉為「更加熱絡」,進一步推高單價、縮小居住坪數。

業者嘆:重重設限反推升房價 籲政府勿狃於急效

賞屋人潮不斷,加上新青安加持,在無利空因素下,房市可望熱到下半年。住展雜誌提供
賞屋人潮不斷,加上新青安加持,在無利空因素下,房市可望熱到下半年。住展雜誌提供

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名譽理事長黃啟倫表示,下修豪宅門檻帶來的影響極大,撇開雙北不談,其他主要都會區,若豪宅門檻下修到3000萬元,至少有1/3以上的住宅會被認定為豪宅,舉桃園重劃區的房價來推估,平均價格超過40、50萬元,最高到7字頭,豪宅多半以大坪數為主,5、60坪的總價就超過3000萬元。

黃啟倫無奈地說,現在建商跟開發商的購地貸款最高5成,當中保留1成的動工款,營造工程的材料價格漲幅趨緩,但工資成本上揚很多,以及政府即將開徵碳費,勢必推升營建成本,加上許多縣市政府帶頭炒地,拉高購地成本,「業者不得不直接反映在造價中」,在惡性循環下,最後衝擊終端的消費者。

黃啟倫認為,政府的政策已經打壓炒作空間,現在購屋者都是剛性需求,不需要再採取更強制的措施,應讓房市回歸市場機制,而不是看到近期房市很不錯,就想推出「炒短線的政策」來打壓,反而助長房價高漲,負責任的政府要審慎思考。

更多太報報導
【央行理監事登場2-2】抑制房市升息有望? 學者:利率15年新高、不升仍是緊縮
打炒房失靈? 房價不降反漲 楊金龍暗示不排除調整豪宅標準
房市未降溫!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955.66億元 央行曝3因素

看更多相關新聞
新青安連環套 恐成房市未爆彈
社區樓下新鄰居「開宮廟」!一情況網歎:打折賣不掉
萬年滯銷新古屋/雙北12案銷逾十年 2特性成推案地雷 滯銷王是「這家」
限縮第二戶房貸 央行擬全台納管
公益出租、包租代管社宅 免稅額擬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