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5大好發族群有誰?10大失智症前兆一次看!失智預防方法

失智症有哪些好發族群?彭博士觀風向帶你了解失智症的5大風險,讓你可以未雨綢繆,防止失智找上門!失智症會讓人的記憶與認知退化,漸漸無法記住各種人事物,失去自理能力,但透過失智症預防與瞭解10大失智症前兆,使我們知道如何趨吉避凶、快速處理,避免成為其中的一員,與失智說掰掰。

失智症5大好發族群有誰?10大失智症前兆一次看!失智預防方法(圖/Getty Images)
失智症5大好發族群有誰?10大失智症前兆一次看!失智預防方法(圖/Getty Images)

失智症3大類型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失智症有3大類型,退化性、血管性和特定原因,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則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

  1. 退化性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為大宗,病患記憶力會漸漸衰退,認知也會緩慢退化,由於患者腦部神經細胞遭到破壞,所以這些歷程都是不可逆的。

  2. 血管性失智症:是因腦部血管病變導致的智力減退。其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等。

  3. 特定原因失智症:由特定原因造成的失智症,經過治療後有機會恢復,病因有:營養失調、新陳代謝異常、中毒等。

失智症10大前兆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失智症10大警訊,若出現這些症狀,請及早就醫

  1. 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2.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問題

  3.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 難於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關係

  6.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10.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失智症病程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說明,失智症之病程有3期。

  1. 初期,認知功能輕度障礙,日常生活可自理。

  2. 中期,認知功能中度障礙,日常生活需要協助。

  3. 晚期,認知功能嚴重障礙,需完全仰賴他人照顧。

失智症好發族群1:高齡

年長者是失智症的好發族群,年齡增長使他們比起年輕人要更容易罹患失智症,在比例上女性得病的機率又略高於男性。

失智症好發族群2:有血管問題的人

中年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與少運動的人士,比正常的人更容易罹患失智症,以上這些狀況都有對血管產生影響,所以血管出問題會使患者更容易罹患失智症。

血壓太高,可能對血管造成極大傷害,進而導致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上升。(圖/Getty Images)
血壓太高,可能對血管造成極大傷害,進而導致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上升。(圖/Getty Images)

失智症好發族群3:基因遺傳問題

有被遺傳到1個ApoE4基因的人,相較遺傳到ApoE3的人,罹患失智的機率高4倍,如果遺傳的2個ApoE4,那罹患失智率則暴增到10倍。目前已知ApoE4是和運送脂肪的蛋白有關,但為何和失智有關還有待研究。

失智症好發族群4:大腦利用程度低

常常活動大腦的人,因為大腦較為活絡,其腦部的網路可以代償一些失智的問題,所以會看起來好像比較少活動大腦的人要不容易罹患失智症。

多做能活動大腦的活動,也可以對失智起到代償作用。(圖/Getty Images)
多做能活動大腦的活動,也可以對失智起到代償作用。(圖/Getty Images)

失智症好發族群5:頭部外傷

頭部如果經過外傷,進而影響到腦部,會使傷者相比他人,更容易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預防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隨著研究的進展,現在有5種失智症預防方法

失智症預防方法1:多動腦

學習新知識或是進行能夠刺激大腦的活動,都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例如:參加課程、閱讀書報等。

失智症預防方法2:多運動

每周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讓身體規律活動、保持體態,能夠大大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失智症預防方法3:均衡飲食

每日規律飲食,穀類、蛋白質、乳製品、蔬菜、水果和油脂與堅果類,都要均衡攝取,取得各種身體需要的營養,就能夠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失智症預防方法4:多社會互動

多參與社交活動,像是參加同學會、社區活動等,可降低得到失智症的機會,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

失智症預防方法5:維持健康體重

中年時期肥胖和過重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都比常人高數倍,老年過瘦失智風險也提高,所以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要維持健康體位。

延伸閱讀
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控制血糖澱粉怎麼吃?糙米白飯五穀米這樣挑
昔日十大死因第一名!發作不分季節 權威醫師示警腦中風年輕化

責任編輯/黃心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