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表演嘉賓、最強新人怪奇比莉崛起,我們卻不夠理解Z世代
作者:黃齊元/商周網站專欄作者
每年年初,各大媒體都有關於趨勢的預測與觀察,今年也不例外。其實我不需是產業或投資專家,從年初至今發生的大事,我已可以看得出來一些重要趨勢。
總共可以分為以下5點:
第一是「女力」的崛起。
最近美國流行音樂最高榮譽葛萊美獎,最大贏家是一個18歲女生,叫作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共囊括最佳新人、年度專輯、年度歌曲等5項大獎。
這個女生曲風很奇怪,不屬於任何當代流行音樂風格,非常詭譎,但歌詞表現超齡的成熟。
另外一個獲得3項大獎的藝人是黑人女歌手麗珠(Lizzo),她中氣十足,才華橫溢,屬於嘻哈曲風,非常有爆發力。
再來看美國政壇民主黨候選人,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造成風潮,她自由派立場鮮明,雖然在愛荷華州初選未能擊敗對手,但引發了很多對她個人的討論。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投資銀行高盛最近表示,假如一家公司的董事會中沒有女性代表,未來他們不會為其募集資金,這是以實際行動支持女權的例子。
第二是「年輕世代」的崛起。
除了怪奇比莉以外,另外一個發揮影響力的是瑞典17歲少女桑柏格,她主張全球都應積極關切氣候變遷議題,在聯合國大會中力戰川普,毫不畏懼,被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
還有一個例子是剛結束的澳洲網球公開賽,年僅21歲的美國新秀科甯(Kenin)奪得冠軍。在男子單打決賽,26歲的奧地利新秀蒂姆(Thiem)在力戰五盤後,才輸給球王德約科維奇,雖敗猶榮,也印證了新世代實力不可忽視,可能再過幾年,就會取代球王。
台灣今年立委選舉,也有很多屬於中生代的面孔,說明世代交替的潮流已經到來。台灣不像歐美那麼願意給年輕人機會,但選舉結果所反映的,是人口結構的改變,所以選戰的定位和選舉的方式很重要。
上週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首站在愛荷華州舉行,勝出的是前印第安納州南灣市市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他今年只有38歲,而且有公開承認「出櫃」的背景。
布塔朱吉打敗的老將包括78歲的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及華倫,說明美國願意給年輕人機會,而且能夠包容廣泛的價值。
武漢肺炎的「吹哨者」李文亮醫師上週不幸過世,他也是年輕人,只有34歲,這個事件喚醒了全中國人的良心!
第三是「環境永續」的意識開始深植人心。
最近管理7兆美元資產的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宣布,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作為未來投資重點,不再投資不環保的產業如石化,這對全球資產配置和產業前景將有深遠的影響。
為什麼這些改變會發生?因為金融業也在進行世代交替,對於年輕一代基金管理者來說,績效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社會責任和價值觀,人們不能為了追求利潤,而犧牲對環境的保護!
許多人不了解ESG的重要性,以為這只是另外一個流行的「投資主題」。殊不知這是真正的典範轉移,高盛和貝萊德所做的事情,都是利用他們手中的力量,重塑產業遊戲規則,引導社會的轉型。
第四是新經濟的影響力大為提升。
從去年開始,很多產業的線上銷售金額都已經逼近線下銷售數字,甚至超過。阿里巴巴雙11銷售額創高峰,較前一年度成長27%;去年亞馬遜的單日促銷活動也創下紀錄,導致近期亞馬遜股價大漲,市值超過1兆美元。
新經濟背後的推手是誰?就是「千禧世代」,或稱「Y世代」,即那些1980和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他們的消費習慣完全不同於「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習慣在互聯網上購物。
現在最新的世代稱之為「Z世代」(Generation Z),指在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出生的人,這些人是真正受數位影響的原生世代,但我們對Z世代喜好的理解非常欠缺!
最近有人做過調查,詢問Z世代最崇拜的人是誰,結果是沒有人,Z世代只相信他們自己。當社會大部分的資源已被上一代所掌握,Z世代會更重視社會正義與自我實現。事實也的確是如此,產業大老如張忠謀、郭台銘、馬雲都已退位,未來台灣不再是少數人或部分企業所能左右!
第五是「大型科技公司」(Big Tech)的影響力日益增加。
全球現在已經有4家市值上兆美元的企業,分別是蘋果、微軟、Alphabet(谷歌)和亞馬遜,第5、6名的企業臉書和阿里巴巴,市值也有5,000至6,000億美元。
從目前趨勢看來,這些新經濟巨頭價格上衝的力道,才剛剛開始,甚至有分析師認為蘋果股價可再漲5成,市值到達2兆美元之上。
這個趨勢,和年輕人及新經濟的興起有很大關係。但荒謬的是,現在新經濟大企業,已發展成為另外一個失控的巨獸,影響廣大社會人民的生計,甚至透過AI操控人們的輿論和思考!這正是「資本主義」的極致展現,也和年輕一代所信仰的「社會主義」背道而馳。今年美國民主總統大選,部分候選人已提出分拆Big Tech的政見。
中美大戰,台商資金大舉回流。我們要投資過去、還是投資未來?5件趨勢,都是大事。
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肺炎肆虐,星巴克關2000家、海底撈關500家...為何麥當勞還在營業?
※本文由商周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疫情疫苗為何沒人想做?國際藥廠不追「流行病」商機的3個真相
因為冠狀病毒,讓我看見赤裸的種族歧視
為何身處民主國家,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卻超級「親中挺共」?
「恐慌紅利」花不完!
疫情還沒過去,困難才要開始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