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肥胖分3種,妳是哪一種?減重x婦科名醫聯手解析:藥物、手術治療哪種有效?想成功減重,「這個觀念」最重要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減肥最基本的概念是「少吃多動」,必須從飲食、生活、運動三方面建立長期的生活紀律。這說來簡單,但不容易做到。當我們沒辦法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控制體重時,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減重良醫徐光漢聯手婦產科名醫陳保仁,向大家介紹女性的三大肥胖,以及醫學上常見的肥胖治療方式。

女性三大肥胖

從婦產科的角度,女性肥胖分成「青春型肥胖」、「產後肥胖」、「更年期肥胖」三種:

一、青春型肥胖

青春期肥胖不會生什麼大病,頂多皮膚差一點,生理期不規律,體毛比較多。但青春期肥胖的少女可能在學校因為體型、體態而有自信心受損,難以融入校園群體活動,甚至有被霸凌的問題。對這類肥胖患者,手術不是最好的改善方式,建議以減重藥物來協助。

二、產後肥胖

這是在懷孕的時候沒有積極控制導致的肥胖,要提醒的是坐月子時可能吃得很補,也會有變胖的風險。醫師原則上建議孕期不要超過12公斤以上,簡單的公式是「增加的體重-10=以後要減的體重」。舉例來說,如果胖16公斤,以後就要減6公斤。要提醒的是,如果產後超過6個月以上沒有瘦下來,恐怕就不太容易瘦回去,長期下來也可能影響夫妻的親密關係。

對於產後肥胖,一個天然的減肥方法是餵奶,多餵母乳一個月可以減0.5到1公斤。不過也要提醒,餵母乳的同時飲食控制也要做好。

三、更年期肥胖

更年期肥胖與脂肪賀爾蒙代謝有關,也有些人是從產後肥胖一路累積到更年期肥胖。特別是BMI值在30以上的人,不太容易靠自己來減肥,某種程度上會建議做手術治療。

肥胖的治療

肥胖在醫療上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

一、藥物治療:包括口服藥和針劑,針劑則有一天型、一週型兩種。

二、手術治療:這是目前針對「病態性肥胖」治療,唯一有效而持久的方式。如果BMI值超過30以上,就要考慮接受減重手術。現在比較成熟的減重手術是「胃縮小手術」和「胃繞道手術」,它的目的是打斷飲食的惡性循環。

胃縮小手術:概念上是限制食量,讓食量下降到過去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胃繞道手術:除了降低食量外,可以讓腸子的吸收減少,長期維持效果相對較佳。

就胃縮小手術、胃繞道兩種手術而言,醫師會比較建議胃繞道手術,因為它有兩大好處:

  1. 抑制營養吸收

  2. 抑制食慾效果。

但從醫學上來減重,不是只要單純吃藥或動手術就好。通常減重醫師會幫患者擬定飲食計畫,因為成功減重的關鍵在於「有沒有人盯著你」。而醫療協助的好處,就是回診時要面對醫師的問題。

事實上,減重手術只是減重計畫中的一環,可以幫忙你打斷你以前在飲食上的惡性循環,重新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並在建立好的飲食習慣的過程中,可以慢慢變瘦。

【延伸閱讀】「跳繩減肥」不用30分鐘!健身專家:掌握「黃金燃脂30秒」,每天只要13分鐘就夠

醫療技術進步 減重手術風險大幅降低

以往在減重手術上死亡率高達3%-5%,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現在的技術的死亡率則是千分之一。就現在手術技術而言,麻醉風險以往要2到3週,現在只需要2到3天,傷口感染也降到最低,很多患者在術後不到24小時就可以回家休息。

過去手術最擔心的就是,手術後會不會有滲漏問題,但在引進一些新的止血器材,例如使用自動縫合釘後,都大幅降低併發症的機率。此外在影像系統、麻醉技術的進步,都可以把減重手術變成更安全、更標準化的治療方式。

不過,BMI值在40以上的病態性肥胖患者,接受減重手術較容易有併發症。因此醫師會建議盡量不要到這麼肥胖的程度。

徐光漢強調,體重控制最重要的是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減重計畫,可以輕鬆而持久的執行。最重要的是,把減重融入生活,才能長期維持健康的體重。而患者身邊的家人、伴侶、親友,其實可以給患者多一點鼓勵,別老是怪他怎麼變胖了、怎麼沒有少吃多動,而是陪伴他找出解決方法。

【延伸閱讀】減肥不吃澱粉,就是你一直復胖的兇手!運動後更要吃「高醣」...營養師解析「瘦身5大迷思」

責任編輯:劉芮菁
核稿編輯:呂宇真

更多良醫文章
換掉浴室門口的腳踏墊,竟能讓家中產生大改變!日本達人的「家事減法術」,讓8成家事都不用做了
缺牙了,該做「假牙」還是「植牙」?牙醫師的6個良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