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國綜首見4文本對讀 周處除三害結合迷因入題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大學學測第2天考國文綜合測驗,國文補教老師陳怡樺表示,8成考題屬於閱讀理解,臺灣素材題目多,全卷10題題組,首見1個混合題組,採用4篇長文本對讀,考驗學生耐心和細心;耳熟能詳的「周處除三害」故事的歷代演變,結合「迷因」元素命題,迷因是年輕人網路現象及用語,命題者跟上潮流貼近考生的生活。預估整份試卷難度與五標與往年持平。

一般考生認為,整體中間偏易,文言文多但簡單,相較於模擬考與歷屆考題簡單,非選第30題提到「鄭成功擁有騎鯨魚的天賦」的事蹟,題目設計有趣,讓不少人印象深刻。

國文補教老師陳怡樺表示,整份試卷難度持平,與往年相仿,文白比例約1:1,有8八成考閱讀理解,共有10個題組,取材豐富多元,有的採古今對讀,有的跨心理學領域,有的多本文對讀,考驗耐心、細心與和綜合分析能力。

陳怡樺指出,臺灣素材的題量多,主要測驗是否了解臺灣,凸顯對本土史的重視,例如多重題考鄭成功及臺灣歷史。國學常識、記憶性的應用文過去都有1至2題,今年完全沒入題,韻文、古文、現代詩出題則平均。比較有爭議的是,部分題目選項的敘述措辭不夠精確,選擇容易產生疑慮。

陳怡樺提到,混合題不同於過去分2大題,首次出現1個題組,選用4篇與「回憶」、「記憶」相關的非連續文本,創下學測有史以來文本最多的題組,考生要一口氣連續讀下來,相當有難度。所幸,其中丙、丁兩篇文本,分別是李煜「浪淘沙」和辛棄疾「破陣子」,各版本教科書都會選用。

教育部邀請「臺北市高中數學科教師群」分析試題指出,今年國綜以「文學」為特色,串聯整份考題,包含地方文學、紅樓夢等經典小說、西方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等,多選題多以臺灣為主題選取文本,混合題以「回憶文學」為主軸,選擇和簡答互相穿插。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團隊認為,整體中間偏易,閱讀取材廣泛,包括中國湖南省江永地區的「娘樓」文化與「哭嫁」儀式、司法判決、火藥製造等。另外,第13到15題以「周處除三害」為題材,並融入迷因電影內容,讓古今周處的形象產生對照,讓考比較世說新語和電影內容的異同,測驗閱讀理解和延伸思考能力,古典傳說和現代電影輝映,凸顯「古典是永遠的現代」。

補教預估學測國文綜合測驗,整份試卷難度與五標與去年持平。(記者黃朝琴製表)

國文補教老師陳怡樺分析,學測國綜首見「4文本對讀」題組,還有「 周處除三害」傳說結合迷因現象入題。(記者黃朝琴攝)

看更多相關新聞
學測「62歲考生」竟是衛福部前司長!重考大學原因曝光
113學測國文/作文考體悟 考生:想很久
113學測英文/作文生活化「第一次心碎」難高分
考題跟上潮流 周處除三害融合電影
國綜考題活潑「注重解析歸納」教師群分析:背誦記憶已無法應付學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