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不思解決問題 只想贏得爭辯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他擔任參議員之初,寫了一本有關美國政治的專書,名為《無畏的勇氣》(The Audacity of Hope),對政黨、價值、憲法、政治、經濟、宗教、種族、外交及家庭等議題都有著墨。儘管這本書是在20年前出版的,但其中的觀察仍相當程度反映當今美國政治的本質。代表性的名言包括歐巴馬指控美國政治人物「不思解決問題,僅想贏得爭辯」。

這個不想解決問題的原因,很可能是美國政黨的極化現象。兩黨之間幾乎沒有共識,因此不可能接受對手的立場或建議。歐巴馬詼諧地指出,美國兩黨對缺乏共識的範圍沒有共識,對缺乏共識的本質沒有共識,也對缺乏共識的理由沒有共識,所有的議題都有爭議、可以挑戰,因此才會想贏得爭辯,而不思解決問題。

這句話相當適用於形容我們當今的政府官員,因為他們在台灣社會出現重大社會爭議如COVID-19疫情期間疫苗、口罩及快篩劑短缺,或是缺蛋及毒蛋的恐慌時,不知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還是根本事不關己,因此只想推諉責任,或是希望贏得爭辯。執政黨的民意代表、親綠的媒體及綠營的網軍,則是延續這些無謂爭辯的推手,並未盡到監督政府解決問題的應有責任。歐巴馬認為人民並不期待政府能解決他們所有的問題,但至少應將國家的利益放在政黨的利益之上,但連這一點,我都很難在現今的官員身上看到。

說到解決問題,共和黨前總統雷根也曾一語道破政府失能的真相,他在1981年就職演說中宣稱「政府不是我們問題的解答,政府本身就是問題」。雷根說,我們往往相信當今的社會相當複雜,非一般民眾所能自我管理者,因此來自菁英的統治較為適合。然而這些菁英真的是菁英嗎?雷根認為如果他們無法管好自己,豈能管理眾人之事?

從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來看,我們政府的官員確實不像菁英,和過去曾經帶領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技術官僚確實有很大的距離。他們竊占高位,忝為權貴,僅思個人宦途及財富,但心中真的有人民嗎?通膨、食安及詐騙等一般小老百姓最有感的問題,他們真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同理心嗎?

舉例來說,一個根據自己說法、擁有年度預算超過70億的數位發展部,進用許多非經公職考試及格的人員、編列高額的預算出國考察,卻對台灣的詐騙橫行束手無策,原應為解決問題而設立,反倒被認為是執政黨失分的最大問題所在。

如果今天遭虐致死的兒童是民進黨高官的親屬,如果食品中毒事件的受害者是食藥署官員的家人,如果被詐騙的對象是數位發展部工作人員的父母,如果因為注射未經緊急授權使用的國產疫苗致死的是執政黨的院長或部長,如果…,他們還會事不關己的思考如何卸責嗎?他們難道不會像受害者一樣的生氣憤怒嗎?

無法解決問題已經夠糟了,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方法往往讓更多人成為受害者。諾貝爾經濟學得主佛里曼教授曾經就「為何政府是問題」給予坦率的回答,即政府的決策往往讓極少數人獲得利益,卻讓大多數人承受代價。

我們若從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來看,目前的電費調漲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極少數綠友友的綠能產業獲利,但上漲的能源費用卻要全民埋單。只思考如何贏得爭辯而不解決問題,已經夠叫人生氣了,但利用解決問題為藉口,而上下其手,更令人髮指。在這兩害之中,台灣的老百姓還真是難以選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