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青少年志工獲全國菁英獎 林姿妙表揚

宜蘭縣榮獲第廿四屆「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學生接受縣長林姿妙頒獎,台新青少年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左六)共同主持。(記者董秀雲攝)
宜蘭縣榮獲第廿四屆「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學生接受縣長林姿妙頒獎,台新青少年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左六)共同主持。(記者董秀雲攝)

▲宜蘭縣榮獲第廿四屆「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學生接受縣長林姿妙頒獎,台新青少年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左六)共同主持。(記者董秀雲攝)

宜蘭縣政府於今(廿五)日在縣府會議室由縣長林姿妙表揚宜蘭縣十三位榮獲第廿四屆「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學生及二所榮獲「服務教育楷模獎」的學校,該獎項為專屬青少年志工以及熱心推廣青少年志願服務學習之學校的特殊榮譽,表揚在志願服務表現優異的國、高中生,喚起青少年對志願服務的重視,鼓勵其從志願服務探索自我價值,激發其公益服務的活力和創意,強化青少年志願服務的影響力,喚起更多青少年對志願服務的重視及響應,共同實踐志工精神。縣長林姿妙、台新青少年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共同主持。台新青少年基金會執行長郝名媛、縣府社會處長林蒼蔡、縣議員黃定和、莊淑如蒞臨表達祝賀之意。宜蘭縣重視青少年學子的品格教育及適性發展,長期推動服務學習,盼同學們在服務過程中能夠幫助他人,成長自我,從中了解個人對於社會的責任。宜蘭縣今年度共有十三名同學及二所學校獲獎,創下歷年來新高。

今年一一三年度全台有超過一六○○名青少年志工報名該獎項,宜蘭縣蘭陽女中周瑀沁等十位同學榮獲「奉獻獎」肯定,在環境保護、新住民議題、學校組織、社會弱勢團體等不同領域,發起青少年志工的青春熱血的公益行動。羅東高商陳誼臻、蘭陽女中鄭伶巧兩位同學榮獲全國菁英獎及傑出志工獎,蘭陽女中林羿岑則榮獲傑出志工獎。十三位獲獎同學僅有七位出席,還有私立中道高中周瑀沁、羅東高中莊詠心、蘭陽女中陳圻囷、蘭陽女中林子岑。另有羅東高商游欣潔、雷惠佳、陳昕沅、過立柔、游庭瑀榮獲「奉獻獎」因為是應屆畢業生及蘭陽女中心游晏宇,均未出席。

縣長林姿妙致詞時表示,獲獎同學都能努力學習,宜蘭縣也能成為全國幸福指數除六都外排名前面,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從一六OO名同學共有一五O位脫穎而出獲得奉獻獎,宜蘭縣有十位,三位則是菁英獎有兩位是全國菁英獎及三位傑出志工獎,共有十三位獲獎很不容易。施比受更有福,縣府與大家一起努力,拚出宜蘭好生活。縣長林姿妙透過表揚活動,分享及表揚宜蘭縣的優秀青少年志工熱血服務事蹟,鼓勵同學們再接再勵,期許每個人都是善的起點,凝聚彼此,串連合作,並喚起更多青少年對志願服務的重視及響應,為社會注入更多溫暖進步的良善力量。

台新青少年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表示,台新青少年基金會廿四年走來,對於青少年品德格外關心,青少年出事,茲事體大,從小要養成良好習慣,為宜蘭縣發光發熱。榮獲全國菁英獎的羅東高商陳誼臻同學,是今年總統教育獎得主,也是得過很多獎,台新會帶著他們一起前進,都能有更好的表現,讓未來更好。宜蘭縣十三位榮獲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創歷年來新高,同學們對志願服務,從事志工提升價值,吸引青少年加入志工行列,也能在自我成長接受挑戰,為社會注入溫暖及良善的力量。

榮獲全國菁英獎及傑出志工獎羅東高商陳誼臻同學,長期處在逆境中成長,但她仍積極樂觀上進,熱心公益、關懷弱勢、關注環境議題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運用閩南語朗讀及表演唱歌專長,參與各種公益表演;教導新二代孩童融入臺灣文化環境,定期帶關懷及陪伴獨居長者及進行社區美化並打掃社區環境。分享心得時,即興表演歌仔戲。

蘭陽女中鄭伶巧同學來自新住民家庭,她在歌仔戲團擔任團長,她發揮創意結合專長,聰明運用越南語和新二代團員們交流,課餘時陪伴並輔導小朋友課業,也會至移民署協助翻譯並宣傳新住民相關活動,平時也參與社區關懷服務活動,關懷長者。分享心得直說,投入志工有七年,學到了堅強,坦承遭受過霸凌,以前心態軟弱,接觸到患有腦癌的小朋友相處後有了啟發,感動到哭!從此更加堅強!

蘭陽女中林羿岑,主動爭取成為寒溪課輔班計畫的負責人,規劃課程及安排活動,每周前往部落陪伴當地孩童完成作業和進行閱讀,關注部落孩童的成長學習環境,而後更擴大服務對象,前往花蓮聲遠之家陪伴長輩們,也隨著教會前往監獄進行服務。林羿岑細心地察覺服務對象在生活中面臨的困境,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感受這世界的溫暖善意,繼續熱愛生活﹔這些事蹟讓三位同學獲得「傑出志工獎」,而陳誼臻及鄭伶巧同學更同時榮獲全台僅九位的「全國菁英獎」。

而榮獲「服務教育楷模獎」的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校內服務性社團規劃與其他學習資源結合,前往教育資源不足的地區為當地孩童進行課業輔導,用心陪伴孩子,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反霸凌、溝通等議題。透過持續帶領學生參與各項領域志願服務,為社會注入更溫暖的良善力量﹔國立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致力於引導學生進入服務學習領域,全校至少有一半學生參與服務性社團。透過擔任服務志工,學生從中學習活動籌備與辦理的能力,並經由這些活動,培養服務精神,表達對世界的關心;並與社會福利團體合作進行寒冬送暖及各種社會服務,讓受服務者感受社會溫暖,藉此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