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家庭條件是什麼?單身者也能成為寄養家庭嗎?寄養家庭申請流程為何?有補助嗎?

寄養家庭對某些孩子來說,是他們可以暫時依靠的避風港,家扶基金會等機構多年來致力於寄養家庭招募,為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溫暖的新家。然而,因為社會家庭形態改變,加上新冠疫情衝擊,申請成為寄養家庭照顧者的人數明顯下降,有賴民眾一同加入。究竟寄養家庭是什麼?想要成為寄養家庭需要符合哪些條件?我有興趣擔任寄養家庭照顧者,可以找誰協助呢?

寄養家庭對某些孩子來說,是他們可以暫時依靠的避風港,歡迎有意願的民眾加入,成為寄養家庭一的分子。圖非當事人,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寄養家庭對某些孩子來說,是他們可以暫時依靠的避風港,歡迎有意願的民眾加入,成為寄養家庭一的分子。圖非當事人,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寄養家庭是什麼?

「爸爸不見了」是小華(化名)的童年日常,11歲的小華來自一個單親家庭,唯一的照顧者爸爸患有嚴重毒癮,經常不見蹤影。某天小華上學期間,爸爸因為吸毒通緝被抓進監獄,早就習慣父親不在家的小華,就這樣一個人生活了整整一個月,直到老師發現並通報社會局,將小華安置到新的寄養家庭,小華終於不再是一個人。

令人遺憾的是,小華並非個案,不少孩童都面臨類似的處境。而當原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或者家長親職不當行使對兒少身心造成嚴重疏失時,政府與民間社福機構便會共同協助兒童進入「寄養家庭」,由寄養父母提供暫時性的安置、照護服務。等到原生家庭功能健全或兒少具備自立生活能力時,再讓他們離開寄養家庭,回歸原生家庭或展開自立生活。

相較於其他安置服務,寄養家庭重視以家庭為基礎的「家庭式照顧」,給予即時性回應與家庭支持,並透過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正向互動,協助寄養兒童發展完整的自我。

哪些孩子需要寄養家庭?

政府針對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包括父母罹患重大疾病、入獄服刑、家庭經濟困窘等,以致無法提供兒少照護;或者父母虐待、疏忽、遺棄兒少,不能提供兒少適切成長環境時,經政府評估原生家庭功能困難下,會提供兒少安置於寄養家庭的服務。

寄養家庭基本條件為何?

單身也能成為寄養家庭嗎?

可以!不論你是單身、單親,只要符合各縣市政府制定的寄養家庭條件,例如年滿25歲、具有國民義務教育以上學歷、有穩定收入且家中有足夠空間供孩童活動,並通過審查和訓練,都能成為寄養家庭的一分子。

同志家庭可以擔任寄養家庭嗎?

根據中央政府寄養家庭招募指引,多元形態家庭亦可擔任寄養家庭照顧者,民眾只要符合資格並通過審查及訓練,都能成為寄養家庭。家扶基金會也透露,實務工作上,也開始有同志家庭申請成為寄養家庭,非常歡迎有意願的民眾一同加入。

寄養家庭申請流程為何?

若有意願加入寄養家庭的行列,可以致電各地的家扶基金會世界展望會基督教救世會等社福機構表明意願,社工人員會簡介寄養家庭服務,並通知有意願者參加說明會。

申請成為寄養家庭時,須遞交相關所需文件,包含同住家人名冊、素行調查同意書、福利身分調查同意書、戶籍謄本、刑事紀錄證明書、健康檢查影本等。

遞交申請資料後,還需經過寄養服務機構評估、審查會進行審查,並通過「20小時職前訓練課程」,且由縣市政府授證,才能成為正式寄養家庭。待日後有兒童需要寄養時,便會簽訂服務契約書,開啟寄養家庭旅程。

寄養家庭有補助嗎?

各地方政府會提供一定額度的寄養費用補助,寄養家庭無須負擔全額費用,詳情可以洽詢各地方政府社會局(處),或向家扶基金會等社福機構請教。鑑於各地方政府會依照前一年度最低生活費的1.8至2.2倍計算,每年補助金額不盡相同,一般寄養童、特殊寄養童補助也有差異,每月約落在2.3萬元至2.9萬元之間。

寄養家庭怎麼媒合?

為寄養孩童尋找一個合適的寄養家庭,過程是相當嚴謹的。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蔡雯瑾表示,寄養家庭媒合會考量寄養兒少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住所附近交通、醫療支援可近性,以及其他像是宗教信仰、飲食習慣等特殊需求,都會尊重孩童意願並盡力配合。

至於寄養家庭是否可以指定寄養兒童的性別、年齡?家扶基金會說明,理解寄養家庭有各自的期待,但會交由社工進行專業評估,透過會議協調溝通。

蔡雯瑾主任也提到,目前部分縣市於實際安置前,會鼓勵原生家庭父母與寄養家庭進行對話,彼此溝通孩童生活習性和特質,增進寄養家庭順利銜接孩童照顧,也讓原生父母可以放心將孩童交給寄養家庭,減少未來相處上的摩擦。

成為寄養家庭後挑戰有哪些?有人可以協助嗎?

蔡雯瑾主任提醒,寄養兒少在原生家庭可能受到虐待、疏忽等對待,因此帶有過去留下的創傷,或出現行為偏差的問題,成為寄養家庭的照顧者需要更有耐心、更包容地對待他們。此外,也可能會因寄養孩童加入,改變原先的生活作息;或是在教養孩子上,與另一半、長輩因意見不同產生衝突。若是寄養家庭家中原先就有子女,另可能出現孩子之間爭寵的情形。

不過,蔡雯瑾主任補充,協助寄養服務的社福機構除了會定期請社工員進行家庭訪視,關心寄養家庭和寄養兒童的適應,陪伴、輔導、溝通和媒合需要的資源協助;也有專門讓寄養家庭父母參加的成長團體,大家會互相交流打氣,協助寄養家庭共同解決、面對可能遇到的問題。

2021年11月13日家扶寄養40高雄站展覽,邀請寄養服務近20年的寄養媽媽與自立寄養童分享感動。圖片來源:家扶基金會提供
2021年11月13日家扶寄養40高雄站展覽,邀請寄養服務近20年的寄養媽媽與自立寄養童分享感動。圖片來源:家扶基金會提供

寄養家庭招募不易 歡迎民眾共同響應

由於現在社會多為雙薪家庭,較難花心力額外照顧寄養兒少,加上晚婚、不婚的比例增加,因年齡達上限退出寄養家庭的照顧者又越來越多,多重因素下,寄養家庭的數量逐漸減少,呈現「失血多、補血少」的窘境,寄養家庭招募不易成為寄養服務社福機構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新冠疫情衝擊也是另一個困境,蔡雯瑾指出,疫情間有不少寄養家庭停止寄養,原因是學校停課,讓寄養爸媽得請假在家照顧孩童。也曾遇過原生家庭對孩童是否接種新冠疫苗、接種哪個疫苗廠牌有所限制,孩子因此無法順利接種,連帶導致寄養家庭基於安全考量不敢帶寄養兒童出門遠行,進而影響繼續擔任寄養家庭的意願。

儘管如此,蔡雯瑾分享,即便寄養服務招募遇到種種挑戰,很開心仍有許多家庭願意投入寄養的行列。有些夫妻因無法生育,透過寄養家庭體會養兒育女的感受;也有從小受到幫助的孩子,長大成家後,同樣選擇成為寄養家庭,幫助更多兒童。看見原本受原生家庭忽視、虐待的兒童,在寄養家庭重新找回家的溫暖,不只寄養爸媽心中的感動難以言喻,社工人員也為孩子感到欣慰。期待能有更多民眾響應,加入寄養家庭的行列,給予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一個溫暖的避風港。

如有意願擔任寄養家庭,非常歡迎致電家扶基金會等社福機構。圖片來源:家扶基金會提供
如有意願擔任寄養家庭,非常歡迎致電家扶基金會等社福機構。圖片來源:家扶基金會提供

以上內容由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蔡雯瑾、高級專員黃瑜華 協助採訪

撰稿記者:廖彥甄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