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到底在「實驗」什麼?

作者/獨立評論
文/陳怡光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上週四立法院開始審查實驗教育三法修正案後,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討論。有產業工會提出,若將實驗學校的家數放寬到1/3,會引發教育崩盤;也有人主張政府應該補助實驗教育,並要求將實驗教育延伸到大學。

在這些討論前,我們先來談談:實驗教育到底在實驗什麼?

▍不是掛上「實驗」兩個字,就是實驗教育

首先,先來釐清「實驗教育」和「教育實驗」的差別。「實驗教育」是一種大幅度的全面革新,而「教育實驗」只是在既有的框架下做小規模的改變。

舉例來說,北市的萬芳高中、成淵高中、大同高中、華江高中和永春高中,今年就設立了語文實驗班、英文實驗班和數理實驗班等。

這些實驗班的學生還是得先通過高中多元入學管道進入該校後,才能被分到實驗班,而實驗班學生課表和內容,其實跟校內其他高中生大同小異。

那什麽是「實驗教育」呢?可分為「學校型態」和「非學校型態」兩種實驗教育。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是依據特定教育理念,以學校為範圍,進行整合性實驗。

換句話說,學校實驗教育除了要有跟普通學校有不一樣的教育主張之外,還要全校一起改造,只能做全套,不能做半套。

但什麼叫做特定教育理念呢?全美語和搞升學衝刺不算嗎?當然不算。如果是把美國普通高中的課程拿來用全美語上,實驗教育審議會委員恐怕不會認為這樣算是有特定教育理念的。但如果是一所全美語的蒙特梭利學校,那就還有可能會通過。

校名有「實驗」的不一定是「實驗教育」。這和珍珠奶茶裡面沒有可以串起來當項鍊的珍珠、太陽餅裡面沒有太陽一樣。

舉例來說,有一所怎麼看都不像是有特定教育理念和以學校為範圍進行整合性實驗的學校,但該校的校名卻是臺北市私立XX實驗高級中學,因為那是2000年「實驗高級中學申請設立辦法」遺留下來的歷史共業,所以千萬不要把所謂的實驗高中跟實驗教育搞混了。

▍自學、共學和實驗機構

接下來要談的是「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有三種:「個人」、「團體」和「機構」。個人,顧名思義就是為學生個人,在家裡或其他地方實施的實驗教育,也稱為在家教育或在家自學。

個人實驗教育應該是各種實驗教育裡面,自由度最大、管制最低的,只要審議會通過計畫,家長想教什麼、請誰來教、在哪裡教都可以。

如果你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有想法,而且你是個「說得到、做得到」的家長,那選這種型態的實驗教育,保證讓你超級有成就感(且累得跟狗一樣),就像陳爸和陳媽過去的15和未來的10年一樣。

第二種是3人以上學生,於共同時間及場所所實施的團體實驗教育,簡單說就是揪團的概念。

團體實驗教育,適合有想法但擔心自己一個人做不來的家長,但由於是所有的家長共同(聯名)申請,所以除非你們有很強烈的共同信念或是大家都很會開會凝聚共識,不然不要輕易嘗試。

最後一種是由非營利法人所辦的機構實驗教育,像是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所辦的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MS),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技術高中實作課程,來培育影視音產業基礎技術人才為主要目的,在固定場所(台北市公館寶藏巖)實施。

機構實驗教育與前兩者最大不同是,機構實驗教育的申請人是辦學的法人而不是家長,因此家長一定得非常認同該機構的實驗教育理念後再申請入學。萬一學生不適應機構實驗教育時,機構有責任輔導學生轉出,學生和家長也可以主動申請退出,機構依法不得拒絕。

▍別讓孩子失去探索的空間

沒有100分的教育方式,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實驗教育是選擇教育,家長和學生可以自由挑適合的學校、團體或機構入學,學會如何學習,但是終究還是要擇其所愛,愛其所擇。千萬別太重視孩子的未來成就,而失去眼前的自我探索。

不管接受什麼樣的實驗教育,最終這些學生還是得回到社會,靠自己的能力面對人生。就像 Billy Joel 在40年前唱出的經典名曲 Just the Way You Are:「別想藉著改變來討好我,我就是愛你現在這個樣子」!

【延伸閱讀】主編學術期刊、在國內外演講、線上課程萬人選修……這樣的教授,竟被評為「不及格」?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