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中毒案元凶?醫揪「它」可能性最大:死亡率3-5成

寶林茶室中毒案目前釀2死。(圖/翻攝自寶林茶室臉書粉專)
寶林茶室中毒案目前釀2死。(圖/翻攝自寶林茶室臉書粉專)

台北市信義區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疑似發生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有14例通報中毒,其中5人重症、2人不幸身亡。對此,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楊智宇教授研判,毒素可能為米酵菌酸或仙人掌桿菌毒素,但因此次群聚事件的臨床嚴重度高,且食材與幾年前廣東群聚事件同為粿條,他認為米酵菌酸是元凶的機會較大,最終結果仍須視相關食材細菌和毒素的檢驗結果,方能確認。

延伸閱讀》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食物中毒通報要找誰?預防食物中毒「五要原則」請記在心

根據《聯合報》報導,楊智宇指出,米酵菌酸是唐菖蒲伯克氏菌所產生,這種細菌易生長在發酵後的米製品、玉米粉製品,因此此類食物易受米酵菌酸毒素汙染。近年國外曾發生多起因米酵菌酸汙染食物而導致中毒死亡事件,2018、2020年大陸廣東地區也曾發生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群聚事件,受污染食物為粿條,死亡率高達3至5成。

米酵菌酸會造成人體肝、腎細胞的粒線體失能,導致細胞能量不足而死亡。食用受汙染食物後,症狀從立即發病至數天不等,平均約16小時,初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嘔吐、虛弱等,嚴重者會肝細胞壞死、肝腎衰竭,併發昏迷、多重器官衰竭。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維持水分與電解質平衡、適當抗生素。

楊智宇提及,寶林茶室群聚事件的民眾食用餐點是米製品,此食材與症狀也類似仙人掌桿菌中毒,但仙人掌桿菌的臨床表現多為輕症。國外曾報導仙人掌桿菌毒素導致肝腎衰竭、致死的個案,共同點均是在室溫放置多日的不新鮮澱粉類食物。

楊智宇直言,寶林茶室群聚事件的臨床嚴重度高,且食材和幾年前的廣東群聚事件同為粿條,因此認為米酵菌酸此毒素是元凶的機會較大,最終結果仍須視相關食材細菌和毒素的檢驗結果,方能確認。

楊智宇呼籲,居家須注意避免長時間在室溫存放易腐食材。至於在外用餐如何避免?若確認此事件是米酵菌酸所致,有賴衛生機關、店家自身把關。

更多 TVBS 報導
致命元凶恐不只米酵菌酸!醫揭寶林案「救不了關鍵」:看亡者就知
寶林老闆曾曝大馬粿條作法 用「特製粗粿條」不加水炒到黑黑的
起底寶林茶室負責人是僑生 黎仿軒自豪用馬國進口食材和獨特配方
寶林食物中毒「罕見釀死」!醫親揭1關鍵:死亡率達五成

看更多相關新聞
寶林茶室案 蔣萬安促成立個案治療平台 盼中央協助實驗量能
寶林茶室「中毒原因」要等2週!他愛吃早餐店1美食嚇壞:不敢吃了
中毒案追供應鏈!中和食品廠正常營運 暫停粿條產線
醫:米酵菌酸恐短時間致死 避免重複加熱米、麵食
寶林茶室保險到期?薛瑞元:啟動保護機制 擬成立專案小組定期公布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