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現邦克列酸 亞大食安中心推測:粿仔條分裝袋抹油造成

針對寶林茶室食安事件,亞洲大學食品安全檢測中心主任蔣育錚今天說,台灣河粉、粿仔條等濕米粉製作不須發酵,推測疑因在寶林案件中,分裝粿仔條的塑膠袋會抹油,才造成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大量繁殖,產生邦克列酸毒素。

對於外界質疑寶林的粿仔條為何沒測出邦克列酸,蔣育錚推測,因為有問題的庫存品已被消費者吃下肚,廚師手上會驗出邦克列酸,可能是廚師習在圍裙上擦拭雙手,因為圍裙上留有毒素,當衛生局檢查時,廚師又往圍裙上一抹,因而手上留下殘存的微量證據。

蔣育錚說,傳言稱因發酵而易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汙染,並不正確;邦克列酸的產生並不是常見狀況,只要把環境條件加以排除,就可以破壞邦克列酸的出現;邦克列酸產生也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會在中性環境、低鹽、溫暖潮濕且需有油脂環境下產生,但並不是容易發生的情境,民眾無須擔心特定食品而不敢食用。

他說,邦克列酸可能汙染的食物,多發生在自製的發酵食物,如玉米、椰子果肉等,也可能出現在穀、麥類磨漿後沒有馬上製作,或製成品沒有冷藏保存導致變質的澱粉類,如河粉、涼皮、糯米圓;其他像是乾木耳、乾銀耳等需要長時間泡發食物,也容易導致毒素增加。

蔣育錚說,中國近年確實發生一些河粉、涼皮受汙染,產生邦克列酸導致中毒的事件,但那是因為先受到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汙染,且在中性環境(pH值接近7)、有油脂下,而產生大量產生邦克列酸。如果食物有妥善保存、或完全發酵、酸性(pH4.5以下)、沒有加油脂,邦克列酸不易產生,就不用過度擔心。但若因保存不當而發酵,容易滋生細菌,就不應再食用。

他說,在寶林案件中,為了方便粿仔條分裝、使用,在塑膠袋內抹油再放入河粉,反而給了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繁殖毒素的伺機點,加上環境中有黴菌、真菌存在,幫助澱粉水解,產生無色無味的邦克列酸毒素。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好市多「1熱門神物」首次特價! 會員嗨翻:衝一波開吃
她每次都被喊成「郭小姐」 網無奈曝1姓氏:容易被聽錯
錢多事少、手機滑整天! 他做「夢幻職業」卻喊後悔:寂寞了
37年婚姻名存實亡?妻見尪配偶欄竟是弟媳 真相比八點檔精彩

看更多相關新聞
八方雲集也傳食物中毒! 4人吃完鍋貼、玉米濃湯上吐下瀉就醫
寶林茶室現邦克列酸 亞大食安中心推測:粿仔分裝袋抹油造成
王品營運長發內部信穩軍心 啟動全分店水質檢測
國產午仔魚驗出孔雀綠 780公斤全外銷
夾娃機禮盒「牛肉乾發霉」民眾:咬一口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