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勝選對全球有何意義?《BBC》專文分析

▲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首場候選人辯論將於當地時間6月27日晚上9點(台灣時間28日上午9點)舉行。(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首場候選人辯論將於當地時間6月27日晚上9點(台灣時間28日上午9點)舉行。(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首場候選人辯論將於當地時間6月27日晚上9點(台灣時間28日上午9點)舉行,這場眾所矚目的辯論會預期也將影響今年11月總統大選的結果。儘管選情仍不明朗,但《BBC》指出目前民調顯示川普有望重返白宮,並對其重掌權力後如何影響全球進行撰文分析。

在該篇文章內,《BBC》針對烏克蘭、以色列、中國、北約政策、移民議題、氣候變遷等各方面進行討論。首先在國際事務方面,川普對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持批評態度,曾表示當選後將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這讓外界擔憂他可能「迫使烏克蘭向俄羅斯妥協」的態度;拜登政府則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並強調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

對於以色列政策,川普在任期間公開支持以色列及其右翼政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促成了多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協議;拜登維持了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但在一些政策上與川普不同,例如恢復對巴勒斯坦的援助。

此外,川普也曾多次威脅如果其他北約成員國未達到國防支出目標,美國將退出北約,競選網站更稱他將「從根本上重新評估」北約的宗旨和使命,相較之下拜登則多次強調美國對北約的承諾,並重申北約的重要性。

至於對中國的態度,川普在任內開啟了與中國的貿易戰,並建議對中國商品徵收新關稅,拜登同樣延續了對中強硬態度,而隨著南海和台灣緊張局勢加劇,川普陣營內有部分人士希望美國的安全政策能更加關注中國,《BBC》稱「川普拒絕透露他將採取什麼行動」,但也提及2016年大選獲勝後接受了台灣總統的賀電,打破了美國數十年來不與台灣有官方聯繫的政策,引發中國不滿,至於現任總統拜登則被稱為「迄今為止最明確表示美國將保衛台灣的領導人」。

國內的移民政策方面,拜登執政期間承諾在移民問題上採取更加「人道」的政策,並暫停或取消了川普時代的幾項邊境政策,川普則誓言如果當選,將推行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內驅逐行動,終止非法移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權,並向墨西哥販毒集團宣戰。

至於美國的氣候變遷與能源政策方面,川普執政時就已經讓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這次更承諾會撤銷拜登提出的汽車尾氣排放法規、削減對風力發電的補貼,採取「鑽吧,寶貝,鑽吧」(Drill, Baby, Drill)的政策,透過降低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生產商的稅收,提供更便宜的能源;拜登政府則重新帶領美國加入《巴黎協定》,並且通過《降低通膨法案》向清潔能源和氣候倡議投入了大量資金。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回顧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經典名場面」!拜登川普糟糕狀況集一身
曾與川普、拜登辯論過!希拉蕊預測「川普套路」 曝3大看點
若川普勝選 美前國安官員:恐破壞「亞洲穩定」!揭4大可能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