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到底宣揚 集中投資還是分散投資?

關於風險分散,最近有讀者問我,巴菲特做的,和他說他,似乎有些矛盾,波克夏持有的大型公司,大約只有20檔,他把大量風險集中在20多檔股票上,等於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然而,他卻經常在媒體宣導,一般投資人,應該要全面分散個股風險,購買指數型基金才是最好的選擇,為何老巴的言論這麼矛盾呢?

其實,巴菲特表達的,透露出一種觀念,那就是世界上大多數的投資人,都不像我巴菲特一樣那麼厲害,能夠長期跑贏大盤,既然一般投資人跑不贏大盤,那還不如買指數型基金。

事實上,即便巴菲特對自身的擇股能力極有信心,他也不會傻到只持有一檔股票,讓自身風險暴露在單一股票身上,他曾說過,自己從來沒有只買一支股票,因為這樣風險太高了。

即便他強調集中持有,把雞蛋放在籃子裡才有機會有超額報酬,但是他仍然用同時持有多支股票的方法,來抵消一部分自己可能看錯的風險。

其實,一般投資人,想要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思維,又不想要僅有大盤報酬,便可深入思考,有沒有可能把價值投資,對照在ETF或基金身上,這個時候會發現,巴菲特在擇股層面,重視的商業模式好、護城河高、簡單的業務就不再重要了,投資權值型ETF,想要超越大盤唯一的機會,就是擇時,買在便宜位。

這和巴菲特的週期思維極為相似,巴菲特除了擇股也會擇時,多數的大資金佈建,都是在左側下跌段,股價嚴重超跌時買入,巴菲特過往有一個股價買入策略,那就是本益比乘上股淨比,最多只能到22.5,如果換算下來,差不多是15倍本益比和1.5倍的股淨比。

如果估值成長過快,本益比超越15倍,那麼股淨比就要低於1.5倍,這種限制確保他買的股票在低位階。

對照回散戶投資者,在巴菲特的建議下,即便選擇以ETF方式分散個股風險,仍可以藉由選對時機來獲取超額報酬,比如,最近國發會公布八月份景氣對策信號燈,僅有15分,仍屬於景氣低檔位。

然而,對照過往信號燈與股價連動,基本只要在20分以下,就處於景氣低位,這時買入的部位已經在長週期低點,比如2018年、2015年、2011年與2008年,不管短期股價買高買低,都已經買在長期底部,未來總有一天景氣必將上行,所以這個時間買入的資產價格,在未來便能夠有超越大盤的績效。

所以,巴菲特的擇股投資,不一定適用散戶投資人,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極佳的投資眼光,但巴菲特的擇時投資,卻適用所有投資人,多數人賺的其實是趨勢的錢,搞清楚趨勢,搞清楚週期,就算買ETF也能有亮麗績效!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