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涷步」有解!用「這」方法步伐更順暢

雖然帕金森氏症可以透過藥物延緩疾病退化,但除了藥物之外,運動也是重要的關鍵。研究顯示,患者若能及早開始進行運動訓練及復健,不僅可有效減緩病程,還可以改善生活品質。

國外研究指出,帕金森氏症患者應在疾病早期就接受運動治療,而非等疾病惡化後再進行。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系助理教授劉昕璇建議帕友,疾病初期可透過物理治療評估疾病及症狀,量身定制個別化的運動處方,才能達到效益。

帕友要藉由運動達到效益,最好在病程初期(1-2期)前就開始運動,效果優於病程中後期(3期後)。臨床上,有帕友反映運動後症狀未見改善,劉昕璇表示,運動要有效,必須強度要足、時間要夠以及運動項目要多元且全面。

帕友運動具備3大條件 才能達到效益

通常走路是大部分帕友們的第一選擇,事實上,運動跟用藥一樣,必須要有一定的「量」及「強度」,才能達到效果。劉昕璇表示,運動強度設定至少要中度至中高強度,並進行30分鐘以上,最簡單判斷的方式為運動時自覺有一點喘和吃力的程度即可。

或是達到最大心跳之60-75% (最大心跳=220-年齡),例如一位50歲的成人最大心跳為220-50=170下/每分鐘,中度運動強度心跳需達170X60%=102下。至於運動項目包括肌力訓練(重訓、登階、彈力帶訓練)、有氧運動(腳踏車、跑步機) 、柔軟度訓練(四肢和軀幹伸展) ,以及平衡訓練(腳踝運動、墊腳尖)。

劉昕璇強調,運動看似簡單,卻也包含者許多學問,透過正確的運動觀念培養規律到位的運動習慣,才能有效減緩症狀級退化。然而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能出現症狀的變化,帕友仍應適時地尋求醫療專業介入及協助訓練,預防跌倒的發生。

疾病中後期更重視姿勢控制和平衡訓練

當疾病進展到第三期時,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姿勢控制會逐漸惡化,且患者很難在家裡自行訓練,劉昕璇說,此時期需要專業物理治療師的協助,訓練重點放在姿勢控制、軀幹動作的練習和平衡訓練,以改善步態並防止跌倒。

隨著軀幹僵硬和駝背的加劇,步態及平衡問題也會變得更嚴重,臨床上常見的狀況,例如,患者有明顯駝背、重心會前移,此時會增加走路時暴衝或小碎步的風險。此外,症狀限制可能無法有效運動,例如,駝背等姿勢問題,雙臂無法高舉,進而影響上肢運動的效果。

關節疼痛也是臨床上帕友們常見的問題,以腰椎、髖關節、膝蓋和腳踝的疼痛最為常見,這會讓使患者不願意運動。許多高齡患者也會擔心跌倒問題,而避免運動或選擇較輕鬆的運動,同樣會讓運動成效不彰。

此時期的運動會遇到許多阻力,影響帕友參與運動。她認為,家屬可透過專業評估,根據患者的肌肉骨骼關節狀況、體適能及相關病史考量,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和處方,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面對凍步問題不害怕,有效的解凍策略

而疾病中後期,帕金森氏症患者常會遇到啟動困難或凍步的問題,會增加跌倒的風險。研究顯示,凍步可能與認知功能有關。有凍步的患者在整體認知、執行功能、注意力、語言、記憶和視覺空間等能力均比無凍步患者差。因此,訓練時可強調視覺空間的跨步訓練。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看,走路動作通常是自動化的,由動作皮質、感覺區域和小腦等腦區參與,當遇到不平的路面或需要轉彎等情境,前額葉認知功能則會扮演重要角色。而隨著帕金森氏症逐漸退化,動作自動化受到影響,需要更多前額葉參與,當患者專注力和視覺空間等認知能力下降時,大腦難以應對,因而引發凍步和步態等問題。

如何能有效解除凍步?

劉昕璇說,當遇到凍步時,首先應該停下動作,調整呼吸,並讓身體進行左右擺動,小範圍的重心左右轉移,接著,唸著/按照「1、2」的節拍移動腳步,如此可幫助跨步動作更順暢。

轉彎時的凍步則可採用「螃蟹式踏併轉彎法」並記住向右轉出右腳向左轉出左腳的原則。例如,向右轉彎時,先將右腳向外45度跨出一步,左腳再併攏,右腳再次向外45度跨出,左腳再併攏,步伐放大,這樣兩步即可完成原地向後轉彎,比起碎步急轉更加安全。

體感互動式遊戲有助帕友改善動作

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復健及運動訓練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體感遊戲如任天堂Wii Fit 2 和龍骨王開發的運動復健系統,已被證明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改善有顯著效果。研究顯示,至少進行五週的Wii Fit運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生活品質。

互動式體感遊戲不僅能提升患者對運動的參與度,對於帕金森氏症的復健效果

亦展現出很大的潛力,儘管仍需更多研究加以證實。劉昕璇指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智能復健中心」已引進這些設備,期能為更多患者提供了復健治療的機會。

劉昕璇
劉昕璇

諮詢專家: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系助理教授劉昕璇

參考資料:
1.Monaghan, A S et al. “Cognition and freezing of 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vol. 147 (2023): 105068.
2.Shahhar, Ahmed Zarie M et al. “Effectiveness of Nintendo Wii on Balance in Peopl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 vol. 12,3 (2022): 105-
112.
3.Shih, Meng-Che et al. “Effects of a balance-based exergaming intervention using the Kinect
sensor on posture stabi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sing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vol. 13,1 78. 27 Aug.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