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折翼天使飛翔

小兒骨科所參與醫療的病人有許多是折翼天使,這些可愛的小朋友有的因為出生前受到干擾而有肢體殘缺,有些是因為早產造成腦部受損因而產生有肢體障礙的腦性麻痺,也有些是因為基因與常人不同而造成先天的生長發育異常,對正常兒童而言是自然而然就擁有的行動自如,對這些折翼天使而言,則是一種夢想與奢求。
小兒骨科是骨科醫學的次專科,冷門艱澀,筆者身為醫學院的老師,在教書時會鼓舞醫學生或住院醫師去點燃對此一學門的熱情,幸運的是,仍有許多後起之秀毅然決然走入窄門。
選擇小兒骨科作為終身志業的吸引力到底是什麼?簡單而言,就是它是一個幫助折翼天使飛翔的崇高專業。
例如玻璃娃娃是一種因為基因缺陷造成第一型膠原纖維無法順利製造,因此骨骼因為缺乏支架而使強度變成很脆弱的疾病,骨頭無法忍受外力的衝擊,導致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骨折,因此這種成骨不全症也被稱為脆骨症。
玻璃娃娃的骨折雖然癒合能力不差,但經常會癒合不良造成變形或短肢,反覆的骨折也會使兒童無法或不敢正常行走。
當今的治療方式仍無法改造基因或在體內複製膠原纖維,因此就會針對預防骨折的觀點利用藥物來增加骨質密度,但其預防骨折與改善生活品質的功效仍不算對症下藥。
至於小兒骨科也不能根治疾病,然而利用手術把骨折順利復位固定,在成長的過程中植入可延長的骨內釘以減少骨折的機會,把變形矯正得比較正常,把影響行走的長短肢處理到可以維持身體的平衡,讓他們可以不必困在輪椅上,相信所得到的父母欣慰與兒童笑容,就是令醫師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的最好報酬。
近代腦性麻痺的小朋友在多是因為早產所造成的腦部發育不成熟,在成長的過程因為張力而使肌肉攣縮、關節變形甚至脫臼、脊椎駝背側彎及無法維持身體的平衡,因此嚴重者必須臥床或依賴輪椅,中度者必須依賴助行器或支架艱辛地行走,輕微者雖可不依賴支架但其走路步態仍相當地不正常與不穩定。
腦性麻痺的治療一定要依賴整體的醫療團隊,小兒骨科的手術提供了在其他治療後仍有不足之處時,對痙攣的肌肉作鬆筋及轉移,把變形彎曲的關節或脊椎扶正,把脫臼的關節復位使其功能提升,若因此能改善其生活機能,使兒童從臥而能坐,從坐而能走,從易跌而能穩定行走,也都是從事小兒骨科的專業樂趣。
當然,幫助折翼天使飛翔並非小兒骨科醫師所可單獨完成,在過程中,看見了社會的友善關懷、團隊力量的偉大、家長的勇敢與折翼天使的堅強。這使得醫療成為一種被賜福的志業,來幫忙所有的折翼天使都可以得到飛翔的機會及能力。
(作者林啟禎現為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暨成大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