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得心臟病比例增加? 醫界:未來心血管疾病患者會越來越多

35歲高以翔心因性猝死、45歲劉真主動脈狹窄、37歲黃鴻升主動脈剝離,名人接連因心血管疾病突然逝世,讓社會大眾警覺健康重要性!這些案例也打破既定印象,中老年才會有心臟問題的迷思,且奪命的也不只是心肌梗塞,難道心臟病真的找上年輕人了?

第一線的臨床醫師不管在急診端、心臟內科、心臟外科均發現,其實不需要等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早已悄悄地影響身體。現在年輕人膽固醇過高又抽菸,很容易讓高血壓提早發生,林口長庚醫院急診醫師趙筱勻坦言:「心血管疾病年輕化,血管硬化發生時間越來越早,因為年輕一代的生活改變了。」本來血管硬化在五六十歲才會發生,現在提早到二三十歲就發生。

台灣本土研究:55歲以下心肌梗塞比例增加30%

特別是民眾常聽到的「心肌梗塞」,一直是心臟疾病中的殺手,台灣本土研究發現 55 歲以下的心肌梗塞比例,從 2009 年到 2016 增加至少 30%,且還有逐漸上升趨勢。

「這幾年看到心肌梗塞的年齡開始逐漸往下降,以前假設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急診抱怨胸痛,根本不會認為是心肌梗塞,但是近年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個案。」趙筱昀從臨床上的觀察發現。

到底年輕化是誰造成的?多數醫師都把矛頭一致指向「生活習慣」,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解釋:「從我們醫院做過的統計發現,年紀大的患者出現心血管問題多是綜合許多危險因子累積所致,但年紀輕的族群則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兩者誘發因子並不一樣。」快檢視自己是否掉進心血管疾病年輕化的陷阱之中:

一、熬夜壓力大 睡眠不足6小時易得心臟病

因為年輕絕對想不到心臟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很多時候熬夜工作、加班,剝奪應有的睡眠時間,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土城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溫明賢說:「當工作時間越來越來長,睡眠越來越短,生理年齡比心理年齡來得大,是年輕族群容易得到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而美國心臟協會早在 2012 年就表示,睡眠時間不足 6 小時的人更容易得到心臟病,是正常睡眠 6~8 小時的人的 2 倍。

很多時候身體早已經暗藏問題,只是還沒有嚴重到一次爆發,當過度熬夜、勞累就可能成了導火線,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說:「在臨床上最常看到腦中風發作,通常都是患者熬夜完,或是工作太累導致。」

二、精緻化飲食 肥胖、代謝症候群通通上身

正因睡不飽,很多人會藉由美食來彌補自己,好吃食物都是高糖、高油脂的垃圾食物,跟肥胖、代謝症候群有關,趙筱昀說:「加上年輕人覺得自己年輕,常常高油、高油脂、菸酒也不忌諱。」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張嘉修醫師也提到:「國人平均體重過胖的問題愈漸嚴重,因為晚餐容易太晚吃,攝取過多富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像是帶殼海鮮、帶油花紅肉,這些吃太多就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讓高血壓的情形提早發生。」

三、運動量減少 3C產品成現代人久坐關鍵

因為使用 3C 產品的時間變長,民眾都減少運動,洪惠風說:「有些宅男整天不動在玩電動,其實不愛運動也是影響因素。」

美國醫學會也曾做過研究發現,如果是久坐不動的婦女,跟每天有 1 小時的輕度活動的婦女相比,有運動者可降低 14%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甚至減少 8%罹患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四、病識感不足 我還年輕身體很硬朗!

正因為年輕人覺得自己身體都很好,不需要去看病,有些輕微症狀也很容易忽略,溫明賢提到:「常常看到這麼年輕心臟血管就堵住,都不是沒有原因,像本身有三高問題、疾病家族史、抽菸習慣等,但卻忽略很多身體出現的警訊,錯過了黃金改善期。」

即便有時透過健檢知道身體出了問題,別仗著年輕就不管,洪惠風說:「知道自己危險性有多少之後,要進行改變、處理,否則放著不管就沒有意義。」

因為動脈硬化的累積,像是年輪一樣,一天一天慢慢囤積在血管壁,當年輕人即時處理,預後通常都會比中老年人好很多。

「青壯年」仍是心肌梗塞影響最嚴重族群 男性患者多於女性

林口長庚醫院過去五年對於急性冠心症、急性心肌梗塞的統計,發現大部分患者都是男性,女性相對比較少。

以去年 2019 年的資料顯示,一共有 307 位心肌梗塞患者,其中 40 歲以下年輕族群有 16 位,佔 5-6%,但如果加入 40-59 歲患者,總數就佔了患者的一半,來到 134 位,溫明賢提醒:「青壯年對個人、家庭、公司的影響都非常大,通常也是社會的重要份子,對於這個族群更要注意。」

因此平時只看高血壓是不夠的,因為血管硬化與壞膽固醇(LDL) 成正相關,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說:「年輕人可能只知道自己沒有高血壓,但忽略膽固醇問題,因為沒有檢查,本身也不知道,等到血管塞住以後,才發現原來膽固醇過高。」

血壓正常不代表膽固醇正常!

因為高膽固醇是沒有症狀的,除非你去檢查,李貽恒提到:「通常病人有不舒服才會到醫院,在臨床看到都是血管已經塞住了,隨時有生命危險。」那時候家屬通常會很錯愕,因之前都沒症狀,人都好好的。李貽恒強調:「動脈硬化的疾病特性都是這樣,包括中風、心肌梗塞都是。」

對於多數家屬最不能接受的是,明明前一天還好好的,怎麼就突然倒下?急性發作為什麼這麼嚴重?溫明賢解釋:「動脈粥狀硬化在血管形成堵塞的程度好像一個豆腐,只是很輕微的粥狀動脈硬化,也沒有什麼症狀,但表面的粥狀硬化破裂時,會引發血液裡面的凝血反應,血小板以為血管破裂,就趕快去修補,把破的地方修復,結果每一次都補過頭,就會變成血栓。」

如今醫界已證實當壞的膽固醇控制大約在 70mg/dl 的時候動脈硬化會停止,小於時則有機會逆轉,洪惠風說:「雖然有逆轉,但幅度很小,幾乎沒有感覺,只是年輕人可能累積比較少,但如果因為生活習慣急遽惡化,一樣有土石流(心肌梗塞)的風險。」

不是只有心肌梗塞年輕化!未來心血管疾病患者會越來越多

當累積到已經到很嚴重,要再來改變就太慢了,張嘉修說:「年輕化問題不單單只是在心肌梗塞出現而已,是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有這樣的趨勢,可能未來心血管疾病患者會越來越多。」

包含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都是,張嘉修說:「年輕族群容易發生陣發性心室上心搏過速、早期心房、心室收縮,有一部分都來自於咖啡因攝取過多、平常壓力大,這些族群如果到門診就診,抓到的機會就相對多。」

擔心自己有心血管疾病,在做健檢的時候,張嘉修建議可以注意幾件事情,像是量測雙手、雙腳的血壓,來算出比值,得到比值過高或過低,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另外,如果父母兩人都有高血壓,家中孩子就要特別注意,溫明賢提到:「通常年輕就有高血壓的患者很多都有家族史的情況,所以遺傳、體質是有很大的關係,通常 20-40 歲就會有高血壓。」高血壓影響的是全身的血管,甚至長期下來器官的傷害。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台灣每年大約有一萬多人曾有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過,每個人發作起來嚴重程度不同,趙筱昀說:「曾有患者三條血管都堵住,但還可以這樣生活一個星期,但也有患者只是塞住一點點就非常不舒服。」但共同點是,一但有徵兆就要儘速就醫。

其實所有心血管疾病,在發作以前都是有跡可循,多留意身體變化,也千萬別以為心臟支架是心臟病的萬靈丹,年輕族群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永遠是預防心血管疾病上上之策。

文/王芊淩 圖/蘇鈺婷

心血管疾病專區:世代交替從「心」開始?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青壯年熬夜後「脖子痛」、「頭痛」要警覺!不規律生活成腦中風誘因
30來歲、沒有三高也會心肌梗塞!運動後胸痛等4症狀快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