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保存原住民野菜 吳雪月獲國家環境教育獎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6日電)花蓮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吳雪月長期協助保存、推廣原住民野菜,更出版相關著作,獲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獎優等。她說,未來會持續投入,多找幾個部落加速復育,讓原住民文化傳承下去。

環境部今天舉辦「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頒獎典禮。

榮獲本屆個人優等獎之一的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校長吳雪月,以原住民野菜文化為教育主題,創辦全台唯一「原住民族野菜學校」,組織保種團隊,辦理種子交換計畫,蒐集全台各地樣本;並將研究63種可食野菜集結出版中文、英文、阿美語版的「台灣新野菜主義」專書,也邀請多國慢食廚師到花蓮參加國際論壇。

吳雪月告訴中央社記者,她在2021年4月準備12樣原住民野菜、豆類的種子,透過台南亞蔬中心協助,順利在2022年將其中3種豆類種子,鵲豆、豇豆、米豆保存於挪威的全球種子庫,那是用於保存全世界的農作物種子、全球最大的種子庫,感覺非常的榮躍。

吳雪月說,在她小時候,長輩都會在屋簷掛各種植物的種子,時節到了就會依序拿去耕種、收成再掛回新的種子,周而復始;但現在都改成鋼筋水泥的建築,祖先的智慧也失傳了;現在希望能多找幾個部落,加速復育,這也是現在讓她持續推動保種工作的動力。

吳雪月表示,明年她將滿70歲,已經在準備下一本專書,會推廣原住民如何使用不同野菜組合來釀酒,希望原住民的文化能傳承下去、也讓更多人認識。

國家環境教育獎包含「機關(構)」、「民營事業」、「學校」、「個人」、「團體」及「社區」等6個組別;6組特優分別由「蘭陽博物館」、「和平工業港公司」、「宜蘭縣岳明國民中小學」、「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副處長洪明仕」、「佛光山寺」、「嘉義縣好美社區」等6名獲獎者獲得。

環境部長彭啓明致詞時表示,希望推廣「環保新文化運動」,用很多規定效果不是很好,靠建立文化,才會達到目標。

彭啓明提到,今天每名得獎者都是他的環境部長,只要做得好、他都願意到各地站台;也鼓勵各界持續努力,希望這些故事能引發連鎖效應,讓更多人投入環境教育。(編輯:陳政偉)1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