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我到底是「憂鬱、焦慮、躁鬱」?精神科醫師教你從「時間、症狀」區分?是否該看醫生?

你是否也常感到心情不好、覺得煩悶,但又說不出到底是什麼樣的情緒在困擾著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忙碌的生活讓自己常常已經陷入憂鬱、焦慮的症狀而不自知。到底困擾你的是憂鬱、焦慮還是躁鬱?有什麼樣的症狀,代表你可能要去看醫生了呢?

憂鬱、焦慮、躁鬱怎麼分?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北榮民總醫院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醫師表示,這三者在臨床上的定義是很清楚的,焦慮症就如前所述,是一種害怕、擔心、緊張或煩惱的情緒,與「正常焦慮」的區分在於,焦慮症狀過於嚴重或時間持續太久,已與壓力源所帶來的壓力不成比例,並明顯影響生活,在醫學上即可能為焦慮症。焦慮症屬於相對慢性的疾病,以廣泛性焦慮症為例,顯著的焦慮症狀需維持半年以上,且焦慮的日子比不焦慮的日子多,再加上其他常見的焦慮症狀,如失眠、煩躁不安、疲累、易怒等,即能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不治療的情況下,長期焦慮症的患者也容易發展出憂鬱症,且增加抗憂鬱藥物治療頑固性的機會,或者是出現找不出原因的身體疼痛不適。

憂鬱症和躁鬱症則不同,拿憂鬱症來說,要診斷憂鬱症需憂鬱相關的症狀夠多,且連續至少兩個禮拜以上都受憂鬱情緒影響,且憂鬱情緒顯著影響個案的生活,就可以被定義為重度憂鬱症發作;躁鬱症(又稱雙極情緒疾患)則是只要曾經有躁狂發作,才可以診斷為第一型躁鬱症。若出現連續四天以上的輕躁期發作(症狀強度沒躁期那麼強,也不影響功能),加上曾有鬱期發作,就可診斷為第二型躁鬱症

以症狀區分,憂鬱症有兩個主要的判斷指標:情緒低落、對事情失去興趣,除此之外的其他症狀還包括吃不下、睡不著、想法負面、無法下決定、反覆出現死亡的念頭或罪惡感等;躁鬱症患者的情緒則會隨躁期與鬱期的出現,而導致情緒高高低低。一般來說「低」所占的發作時間比「高」來得長上許多,可能長達病程的一半,相對「高」可能只占整個病程的百分之五以下,兩者間比例懸殊。

患者在躁期時會出現極度亢奮、充滿活力與自信、話多、思緒跳躍、有想要做事、過度消費或從事性活動的持續衝動。嚴重則稱為「躁狂」,躁狂患者可能會像關不住的獅子一樣,需要急性住院治療,也會過度地自我膨脹,把自己形容得像神一樣;嚴重時亦可能與人溝通時完全文不對題。以上都是躁狂可能有的症狀。

憂鬱自我評估量表

以下是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所提供的憂鬱自我評估量表:


焦慮自我評估量表

以下是中壢尚語身心診所所提供的憂鬱自我評估量表:

有情緒問題,我該如何面對?

有過憂鬱或焦慮經驗的人可能都體會過,情緒常常是說來就來,亦並非許多人所想,只要樂觀一點、不要想太多就好了。

如果調整心理狀態暫時還無法達成,建議可以先從生活習慣下手,包括飲食、運動及睡眠,都有助於改善情緒。飲食方面可以多食用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運動則可以先從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並達到每分鐘心跳130下的目標開始;睡眠則建議維持固定作息,從晚上11點入睡至早上6點。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憂鬱自我評估量表
中壢尚語身心診所焦慮自我評估量表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更多良醫文章
10種「鎂食物」含量排行榜大公開!含鎂食物有哪些?缺鎂7症狀一次看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