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前兆有哪些?誰是高風險族群?該如何預防?

心肌梗塞是造成心臟病死亡的一大原因,漫畫家鄭問、作家林清玄等名人,都在近年因心肌梗塞驟逝。究竟心肌梗塞症狀有什麼?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心肌梗塞又可以如何治療、預防?(更新日期:2月16日)

心肌梗塞是心臟病死亡的一大原因,漫畫家鄭問、作家林清玄等名人,都在近年因心肌梗塞驟逝。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心肌梗塞是心臟病死亡的一大原因,漫畫家鄭問、作家林清玄等名人,都在近年因心肌梗塞驟逝。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心肌梗塞原因、症狀?

衛福部公布的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罹患「心臟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高居全台第二,在該年度奪走超過2萬條人命。心肌梗塞便是造成心臟病死亡的一大原因,像是漫畫家鄭問、作家林清玄等名人,都在近年因心肌梗塞驟逝。

所謂心肌梗塞,意指心血管因血栓、動脈粥狀硬化等因素堵塞,造成供給心肌的血流中斷,進而導致心肌缺氧受損。若無法在短時間內打開血流受阻的血管,可能使患者心肌細胞永久損傷,或產生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甚至死亡。

心肌梗塞前兆有哪些?

心肌梗塞在發作前,每個患者出現的症狀不同,也有少部分民眾毫無預兆。但多數患者在病發前數周,都曾出現警示症狀。倘若出現以下情形,可能代表血管正慢慢堵塞,需提高警覺並盡速就醫。

  • 胸口正中心、偏左側疼痛或緊縮

  • 胸痛擴散至手臂、左肩膀、左手肘、下巴、背部等處

  • 腹痛

  • 呼吸短促

  • 噁心想吐

  • 頭暈、意識不清

  • 冒冷汗

  • 臉色蒼白

心肌梗塞檢查怎麼做?如何治療?

由於心肌梗塞屬於突發狀態,目前缺乏直接測出心肌梗塞的方法,但可以透過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冠狀動脈攝影等方式,判斷冠狀動脈的情況。

針對心肌梗塞,通常會採藥物治療,讓患者冠狀動脈內的血塊溶解後,讓血管再度暢通,或是利用氣球擴張法、心導管治療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方式治療。術後也須搭配復健治療,使患者逐步恢復心肺能力。

出現心肌梗塞症狀要如何急救?

曾患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建議可以隨身攜帶硝化甘油片,若突然發現胸口不適可以服用。但硝化甘油屬於強力的血管擴張劑,仍應避免濫用或過度服用,因此出現不適症狀還是要盡速就醫。至於一般民眾若有不適,可先大量喝水減緩血液凝結速度,找個平穩地方坐下後,呼叫救護車。

如果身旁臨時有人出現心肌梗塞症狀,旁人可在救護車抵達前,實施「叫叫CABD」步驟檢查並急救。如果患者沒有反應,就要立刻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或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保持心臟的功能。

  • 叫:確定病人意識狀態

  • 叫:打119請求救援

  • C:檢查循環(Circulation),若無呼吸或脈搏,需進行CPR

  • A:打開呼吸道(Airway),確認呼吸道是否暢通

  • B:檢查呼吸(Breathing),評估呼吸情形,適時給予人工呼吸

  • D:去顫(Defibrillation),若身邊有AED,必要時可以使用

心肌梗塞高風險族群有誰?

  • 家族中有心臟病史者,得病機率較高。

  • 因菸中含有尼古丁等物質,易加速動脈硬化,血管缺乏彈性,血液也較為黏稠,吸菸者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較不吸菸者高。

  •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病人,因三高屬於新陳代謝異常疾病,容易影響心臟血管功能。

  • 體重過重者。

  •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冠狀動脈硬化、血管阻塞,可能導致心臟缺氧,進而引發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預防怎麼做?

雖然心肌梗塞好發於年紀較高的族群,但日本心臟內科醫師杉岡充爾指出,年輕人容易因工作壓力大、緊張,導致血管過度收縮,造成突發性的心肌梗塞。加上飲食精緻化、抽菸等習慣,心肌梗塞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

想要預防心肌梗塞,可遵循以下幾個要領:

  • 均衡飲食,避免高脂肪、高熱量和精緻醣類等食物

  • 控制體重

  •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 適度放鬆休息

  • 戒菸

  • 控制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病

另外,清晨與傍晚因為氣溫較低,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隨之收縮,造成血壓升高,是心肌梗塞的好發時間。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應避免在冬天晨運,並且做好保暖工作,適時添加衣物及保暖拖鞋。同時,一般民眾也可以適量攝取雞蛋、堅果類、蘋果、柑橘、海帶、大蒜、番茄、茄子、海鮮等有益心臟健康的食材,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實習記者:黑立安

核稿編輯:沈孟燕